文档介绍:文化产业园规划的一点思考
2002 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正式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而2003 年——2004 年我国文化产业园的建设才正式开始,之后全国各地掀起了文化产业园建设的热潮。2010 年我国文化产业园迎来了黄金时期,其发展逐渐走上了正轨。
文化产业被公认为 21 世纪的朝阳产业,而越来越多的地区也逐渐认识到文化产业园对拉动
地区 GDP增长以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显著作用,因此,现阶段国内文化产业园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着。
尤其对加快发展文博事业提出了具体建议,建设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各行业和专题博物馆全面发展的博物馆体系。积极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进程,做好省级名城、名镇和保护区的保护工作。积极改善我省文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进一步修缮和保护湖北的重要古建筑、纪念建筑、历史遗址、名人故居等人文资源,重点加大对两大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和钟祥明显陵的保护力度等。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园仍处于发展初期,尚在摸索阶段,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趋势是园区化。所谓园区化是指文化产业发展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 而形成的集创新、孵化、管理投资、后勤和产权交易等系列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园。
迄今为止,这个宏伟的战略目标并未完全达成。原因固然很多,最为主要的可能还是全省上下缺乏对整体战略规划的理解与宣传,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与配套,缺乏一支队伍去落实与执行。当然,还与各地市政府对湖北省整体文化产业规划的理解不全面有关。基于此,现就某个区域的文化产业园规划,谈谈我的一点思考。
1、概念明确
首先要清楚什么是文化产业,什么是文化产业园区规划,除了与文化产业规划相区别外,也不要和文化产业基地相混淆。
(1)所谓文化产业,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是指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这里值得注意的就是按照工业标准。文化的产品和文化的服务向来就有,只有按照工业标准进行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才是文化产业。就是要批量的、有规模的、连绵不断地去生产。
(2)所谓文化产业园,按照深圳市的定义,是指经政府相关部门(如深圳市文产办)认定的集聚了一定数量的文化企业、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具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并具有专门的服务管理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提供相应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文化产业综合集聚区。
(3)所谓文化产业基地,沿用深圳市的解释,是指经市文产办认定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强,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完善,专业领域贡献突出,并在同行业中有较大影响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企业(机构)或文化产业某一行业的集聚区。
2、标准统一
深圳市对文化产业园区的认定就比较科学,共提出了10个认定标准:
(1)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2)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守法经营,无违法、违规行为;
(3)具有较强自主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发展速度较快;
(4)具有合法、完备的立项审批手续;
(5)园区开发单位的实际投资额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6)有组织健全的专业管理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有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
(7)有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平台不少于2个;
(8)园区的规划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第一期建筑面积不少于1万平方米,连续2年经营收入均在5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中年经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