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石灰吟 梗概.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石灰吟 梗概.doc

上传人:ayst8776 2015/5/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石灰吟 梗概.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导入课题,揭示目标
1、师:同学们,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我们从小一直学诗,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积累的情况。
2、看来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歌言情,诗言志。许多的诗人都把自己的志向用诗这种特殊的方式展现出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拜读明朝大家于谦的诗作《石灰吟》,看看他是用怎样的方式表达了自己什么志向?
二、达标教学
(一)、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初读读通(按要求自由读——评读——范读——再读)
(三)、再读解意
在这样短的时间就能准确的读诗,可见你们的真是会学习的孩子。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次读时老师有一个新的要求:小组学习,读读古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说说诗的意思。
组织交流,
⑴、千锤万凿出深山
石灰石最开始是在什么地方?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因为石灰石几乎都埋藏在深山之中,所以必须要先开采出来,这就需要——千锤万凿
师:谁能来说一说第一句的意思(石灰石是经过多次的敲打撞击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谁再来读读这句诗?
从这句诗中,我们感受到石灰石开采的过程怎么样?
生:艰难。不容易。
师:我们再来读第一句。读出它的不容易。
过渡:千锤万凿还不算什么,矿石开采出来以后,还要经过——
⑵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
师:面对熊熊烈火,石灰的态度是什么?生:不怕师: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的?
生:若等闲师:你知道“若等闲”是什么意思吗?
生:“若”的意思是好像,“等闲”的意思是平常的
师:“等闲”在我们以前学习的诗句中出现过吗?
生: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等闲在这句诗中的意思也是平平常常的事。
师:那“烈火焚烧若等闲”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生:烈火焚烧好像是平平常常的事。
师:著名的诗人苏轼曾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心里默读诗的前两句,看看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见了许多的人正在深山中用锤子等工具开采石灰。
生:我看见了石灰正在经受烈火的焚烧。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生:艰难、不容易、充满坎坷的过程
师过渡:其实石灰的开采就好像人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要经历许多的风雨、挫折、坎坷。诗人于谦人生的经历也正是如此,任地方官十几年,在任期间,他严格执法,廉洁奉公,从政的道路也充满了坎坷。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过渡:经过了烈火的焚烧,石灰石就变成了生石灰,把生石灰放入水中,水就会立即沸腾起来,经过这次沸腾之后生石灰就变成了粉末状的熟石灰,这就是诗中第三句写到的——粉骨碎身全不怕
⑶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相机解释“粉骨碎身”。(身体粉碎)
谁能用关联词“即使……也……”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⑷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全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间)相机板书清白。
师:石灰作为装饰材料,你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它的洁白无瑕呢?生:我们教室的墙壁就是石灰粉刷出来的,这就是石灰留下的清白。
师:它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它洁白的身影。(课件展示图片:长城、皖南民居、天安门城墙)
师:清白难道只是单指洁白无瑕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