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少数民族之哈萨克族.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少数民族之哈萨克族.doc

上传人:rovend 2018/3/17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少数民族之哈萨克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塔城地区以及木垒、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及乌鲁木齐等地,少数分布在甘肃阿克赛和青海等地。人口110多万(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哈萨克族渊源流长。西汉时,天山北部的乌孙即是哈萨克族的先民。“哈萨克”这一名称最初见于十五世纪中叶,是从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操突厥语的一些游牧部落的集合体。这些东迁的牧民得名“哈萨克”,意即“避难者”或“脱离者”。
    哈萨克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原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1959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哈萨克族民间流传许多古老的诗歌、故事、谚语、格言。著名的史诗《萨里海与萨曼》、《阿尔卡勒克英雄》等流传于世。
    哈萨克族大部分从事畜牧业,除了少数经营农业的已经定居之外,绝大多数牧民都按季节转移牧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哈萨克族过去信仰萨满教,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改信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那吾热孜”节。
    禁忌:忌讳当面数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过拴牲畜的绳子,也不能骑马进入羊群;晚辈不能当着长辈喝酒、吸烟,也不能直呼长辈的名字;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也不准跨过或踏过餐巾;交谈和吃饭时,忌擤鼻涕、挖鼻孔、吐痰、剪指甲和打哈欠等;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说“胖”,认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幸;忌背后说人坏话和对朋友不忠实;忌客人在家门口下马和骑快马到家门口下马;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和自死的畜禽肉及动物的血。
    日常食俗哈萨克族的日常食品主要是面类食品、牛、羊、马肉、奶油、酥油、奶疙瘩、奶豆腐、酥奶酪等。平时喜欢把面粉做成包尔沙克(油餜子)、烤饼、油饼、面片、汤面、那仁等,或将肉、酥油、牛奶、大米、面粉调制成各种食品。间或也吃一些米饭;但要把米饭和羊肉、油、胡萝卜、洋葱等焖在一起,做成风格独特的抓饭,或用羊、牛奶煮成的米饭。饮料主要有牛奶、羊奶、马奶子,特别喜欢马奶子,马奶子是用马奶经过发酵制成的高级饮料。茶在哈萨克族的饮食中有特殊的地位,主要喝砖茶,次为茯茶。如果在茶中加奶,则称奶茶。哈萨克族尊敬老人,喝茶吃饭要先敬老人,一般在进餐时****惯长辈先坐,其他人依次围着餐布(铺在毡子上,用来摆放食品的布)屈腿或跪坐在毡子上。在用餐过程中,要把最好的肉让给老人。
    节庆、礼仪食俗  哈萨克族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肉孜节和那吾热孜节。在那吾热孜节里家家户户都要用肉、大米、小麦、大麦、奶疙瘩等混合煮成“库吉”(稀粥)。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