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4
文档名称:

般若之旅.doc

格式:doc   页数:9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般若之旅.doc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2015/5/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般若之旅.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般若之旅
克里希那穆提著
胡因梦译
目录
第一部分 3
第1节自知之明与克氏的教诲(1) 3
第1节自知之明与克氏的教诲(2) 7
第2节认知的结束 12
第3节心灵的探索能有多深 16
第4节全神贯注于当下的行动 18
第5节定境与混乱(1) 21
第5节定境与混乱(2) 26
第二部分 30
第6节退化的各种因素(1) 30
第6节退化的各种因素(2) 34
第7节能量与修行的关系(1) 38
第7节能量与修行的关系(2) 42
第8节恐惧的根由 45
第9节喋喋不休的心(1) 50
第9节喋喋不休的心(2) 53
第10节自我中心与二元对立(1) 56
第10节自我中心与二元对立(2) 60
第三部分 64
第11节绝望的本质(1) 64
第11节绝望的本质(2) 67
第12节数千年的记录(1) 72
第12节数千年的记录(2) 75
第13节脑细胞与圆满境界(1) 78
第13节脑细胞与圆满境界(2) 82
第14节用心聆听 87
第一部分
假设我的心受伤了,我知道受伤的原因,也觉察到受伤的情况及后果,包括逃避、暴力、心胸狭窄、恐惧、孤立感、畏缩感、焦虑感等等。我是如何察觉这些的?是不是因为你为我指出来了?还是因为我自己先察觉,再印证了你说的话?如果是后者就没有“权威”的存在,我察觉的和你说的没有什么距离,就是有所领悟了。
第1节自知之明与克氏的教诲(1)

普:你在书中与演讲中所传的教诲,和一个人真在观照自己的过程有什么关系?在其他所有证悟实相的方法里,老师的话都被视为一种指南,你说的话是不是也有相同性质?如果是的话,它和真正观照自己的过程有什么关系?
克:我不知道我是否完全了解你的问题。你的意思是:克所说的话和真正的状况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对不对?
普:克提到的实践或“圆融法门”。(holisticapproach),只是一种说法而已。我们只有真的观照自己才能认清自己的起心动念。那么克所说的话和一个人真正的起心动念之间有什么关系?
克:我还是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普: 例如你常说“没有权威”,没有任何心理上和灵性上的权威。我们听了之后就自然把“没有权威”这句话用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真从观照自己的过程里得到解脱,使自己突破所有的权威,而是执著于你所说的话,总想试探自己能否达到那种没有权威的境界。
克:我明白了。“没有权威”只是一种抽象的说法,也可以说是一种概念,因此人们只是在追求概念而已,对不对?克说“没有权威”,他到底是要你们看清楚自己,还是要你们把他的话当成口号或结论?
阿:还有另一种现象。你说“没有权威”,有的人就把它当成戒律,尽量使自己能接近这个标准。
克:没错。
阿:一种是行动,而另一种只是概念而已。
普:人还是能看清楚自己的,只是无法通过文字来看清罢了。人们听了你的演讲,吸收了你所说的话,读了你的书之后自然想把这些内容用在日常生活;因此观照自己和你的教诲之间就有了距离。那么真理到底在哪里?
克:既不在文字里,也不在自我的起心动念里。那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普:我们能不能讨论一下?
克:假设我听了克所说的话就认定观照自己的重要,也认定没有自知之明就没有生命的基础。他说什么,我就听什么。在这种态度下,我能听到真相吗?还是只把它当成概念,戒律或者结论?或者我真的观照自己,认清了权威的含义,因此我所发现的和他所说的完全吻合?或是我听了他的话就做了一个结论,然后就开始追求这个概念,于是观照的过程就不再揭露自己的起心动念,而只是一种结论罢了。但是我如果确实研究自己的起心动念,克的话就变成了发现自我的依据。
普:克的话和一个人的自我发现之间是否有必要的关系?
克:不是的。假设我是某人,我认为没有自知之明就没有言行举止的基础,因此我去听演讲、读书,我这么做是因为我对这件事感兴趣。那么假设我听到克所说的“没有权威的一这句话”,我会处在什么心态?是接受这种说法,还是下一个结论,或是真的体验它?
普:如何才能有真实的体验?是真的去观照自己?还是只听你说说而已?
克:眼前的这个麦克风是真的,并不是因为我说它是麦克风。
普:然而当你说“麦克风”时,你所说的麦克风和真的麦克风并不是同一个。
克:因此文字或话语并不是那个东西本身。形容词也不是所形容之物。这点清楚了没有?比如“山”这个字并不是真的山。但是不要完全排斥文字结构,因为我必须靠语言来沟通;我想告诉你一件事,我就必须用我们两个人都懂的语言。而双方也都清楚,语言文字并不能充分表达我真实的体悟。
大卫:一个人所说的话,要么就经过大脑思考,要么就不经过大脑思考。
克:先生,我们说的是两回事。你要不就通过语言来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