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8
文档名称:

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ppt

格式:ppt   大小:11,007KB   页数:6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ppt

上传人:yzhluyin9 2018/3/18 文件大小:10.7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
穆兴民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主要内容
一、基于自然观的人类文明发展历程
二、工业文明发展的资源环境困境
三、生态文明的提出与发展
四、生态文明与生态建设
五、中国头号环境问题:水土流失
六、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七、水土保持科学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什么叫文明?文明的含义?
新华字典: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人类凭借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所创造财富的总和。其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牛津字典:第一指人类社会发展的较高级的阶段,这个阶段始于人类脱离蒙昧和野蛮阶段后,演化出与城市生活相联系的、讲究礼仪的生活方式。第二指个人行为带有文雅特征的状态。
一、基于自然观的人类文明发展历程
Civilization(文明)的词根“civil”与拉丁文“civitas”(城市)属于同一词源
人类文明出现的标准:城市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制度建立。
人类文明的起点:苏美尔人约在公元前4000年的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两河流域”建立了众多城邦并有了文字而成为人类文明之光。
一、基于自然观的人类文明发展历程
亨廷顿划分的9种文明
西方
拉丁美洲
日本
中国
印度教
伊斯兰
东正教
非洲
佛教
文明的文化分类
原始文明:人类几乎完全受控于自然系统,是人类文明史上经历最长的文明时代。生产力水平低,工具为石器、弓箭和钻木取火。先民栖息地仰仗于森林和自然水体。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以渔、猎为主,直接利用自然生物作为生活资料。生存受制于自然,被动地适应自然,盲目地崇拜。人类寄生于大自然,始终以自然为中心,表现出原始的“天人合一”形态。
一、基于自然观的人类文明发展历程
农业文明:“黄色文明”、托夫勒称为第一次浪潮。人类开始主动地认识、改造和利用自然,栽培作物与饲养家畜。有了青铜器、铁器、陶瓷、文字、造纸和印刷等简单的生产生活工具和技术,能源为人、畜、风、水力等可再生及薪炭。生产活动是农耕和畜牧。改造自然的活动已造成自然的某些反应,如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地,增加水土流失。但自然仍处于主导地位,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尚未被根本破坏。
一、基于自然观的人类文明发展历程
工业文明:亦称黑色文明、托夫勒称为第二次浪潮。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以蒸汽机产生为标志,发电技术和电报机产生为推动,工业制造代替传统农业及作坊。工业文明立足于人类的创造力和人类自身的生存需求,以征服自然为基本价值取向。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征服与被征服、掠夺与被掠夺、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先进的工业技术导致对自然的超限度开发和利用,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享受,也导致严重的环境破坏与资源危机;初次污染物排放加剧,同时产生了更多的二次污染物;自然生态系统失衡,甚至无法自我恢复,自然灾害加剧。
一、基于自然观的人类文明发展历程
文明阶段
大致时间
大约跨度
主要特征
原始文明
250~
250万年
受制于自然系统
钻木取火、狩猎
农业文明
公元前4000~公园1763年
5800年
认识、改造和利用自然
简单的生产生活工具和技术
工业文明
1763~21世纪初
300年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蒸汽机、发电技术等的工业制造
人类文明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一、基于自然观的人类文明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