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谈语文学科生命教育的渗透.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谈语文学科生命教育的渗透.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3/19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谈语文学科生命教育的渗透.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谈语文学科生命教育的渗透
..毕业《语文课程新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括对生命意识的重视,与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和教育。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语文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文内涵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讲究策略,把握合适的机会,适时对学生渗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语文学科集社会性、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在生命教育方面具有不能比拟的优势。中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和思考,处处蕴含着“生命情感”的信息。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呢?作为语文教师,当我们将教材中一些现有材料中的积极向上的“感性材料”细水长流源源不断地输入学生的心田,..毕业必然会对他们的情操志趣起到滋润感化的教育作用。教师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也有很多,如在研读文本中挖掘生命教育点,在阅读感悟中体会生命的珍贵,在语文活动体验中感悟生命教育的价值。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研读文本中挖掘生命教育点,珍爱宝贵生命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关于生命教育的课文,对蕴含生命哲理的课文,我们要善于挖掘文章的内涵,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真实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如苏教版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就很值得对文本中生命教育内容的挖掘。史铁生《我与地坛》一文中,可以充分挖掘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史铁生作为一位残疾作家,“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他剖析自己当时的心路历程,“想关于死的事”:我的身体残疾了,我的生命是不是该就此结束,一死了之?又想“我为什么要出生”?想通了这两个问题后,又继续想了“怎样活的问题”。这些不都是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的最好的素材吗?地坛风雨沧桑而生命更为精彩更为炽烈——落日映出的最后的灿烂,雨燕高歌生命的力量,古柏坦然面对一切,落叶“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这些景象,正暗示史铁生虽然残疾但还是要坚强地活下去,甚至是更为坚定地活下去。而读者也很容易得到精神鼓舞,获得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更重要的是,史铁生瘫痪后,在十五年漫长岁月中,除了地坛成为他精神的支柱,给了作者生命的启迪外;还有他的母亲一直陪伴他进行着艰难的跋涉,史铁生从母亲身上读懂了她对待苦难的命运所表现出的坚强意志和以及她奉献给儿子的毫不张扬的的母爱。这些又是很好的感恩素材。独生子女,自然有很多优点,但其不足之处也令人堪忧,他们不了解别人为自己的付出,自然也很难尊重、关怀、欣赏他人的生命。而教育学生学会感恩,从感谢父母开始,感谢一切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才会更加热爱生命,关爱他人,收获平和与快乐。
作为语文教师,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要用心体会课文中的生命教育因素,让学生在学****技能、知识的同时,也学****到如何做一个懂得生命、珍爱生命,进而去关爱生命的大写的“人”。
二、在阅读中感悟生命教育的真谛,理解生命价值
在挖掘到生命教育点之后,怎样让学生所接受,让它随文本潜入学生心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我觉得手段很多,朗读感悟、小组探讨等都是有效的手段,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进行渗透,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感悟生命真谛。如果把它上成思想品德课,一味地说教,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