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经济与管理学院农管111班
王梦 2011021432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摘要: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实施,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果,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其中最迫切且最具有挑战性的还是“三农”问题。我们所说的“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如何通过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消除城乡二元对立的问题,该问题的重点是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从传统的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转变的必然之路。因此,我们如果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最关键的还是需要大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的转移; 问题; 对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必然面对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像中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数量众多的国家,是否可以非常顺利地解决这一挑战性的难题,是关系到我国进行城市化、工业化战略成败的关键所在。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的中国,所面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是十分巨大,有关人士依据当前流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测算方法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并又进一步对全国农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万多农户进行全面调查得出,从1998到2004年间年均转移农村劳动力380多万人,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4%;到2005年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总计可达10824万人,与2004年相比增加了将近564万人,%。2006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已经达到了53100万人,%;而农村从业人员有47852万人,%左右;局调查显示农村外出从业劳动人员也有13181万人,其中男劳动力居多数,所占份额约64%。
有关学者对农村劳动力流向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农村劳动力一般呈现两种走向:第一类主要是向与自己省份临近的省份进行转移;第二类主要是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向一些发达的沿海省份进行大规模的转移。还有一些统计指出,四川、河南、甘肃、安徽、湖南、广西、河北是我国最主要的几个农村劳动力流出省份,这些省份主要是经济不发达,并且比较落后,农村富余劳动力过多并且而就业机会相对比较少。其中据统计得出四川、河南、甘肃、湖南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量分别达到了180万、200万、120万和90万。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在2005年根据
对有关材料的调查指出,针对进入第二、三产业的农民工中,大多数都相对集中在建筑业、纺织业、服装、制鞋等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服务行业,并且这些行业的工作技术含量都很低,人力资本投入也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绝大多数农民思想观念比较保守,不能很快的从传统观念向现代新观念迈进,不能够接受新时代潮流;法律意识缺乏,很少关注法律方面的知识,从而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最主要的是小农意识却比较强烈,喜欢长久居住在生我养我的土地家园上,对搬迁制度不能理解,也无法接受,对于一点小小的财富就很容易满足,不思进取,传统形式的守财奴,最主要的是缺乏风险意识和财富投资创业精神。许多农民都持着这样一种观念,普遍把土地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