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古代汉语 文选—《老子》选讲 古代汉语 教学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486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代汉语 文选—《老子》选讲 古代汉语 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86979448 2018/3/20 文件大小:48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代汉语 文选—《老子》选讲 古代汉语 教学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老子》选讲
《老子》又称《道德经》,共八十一章,五千多字,分上下篇,上篇《道经》,下篇为《德经》。
《老子》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相传为老子本人所著,但据近人考证,可能是老子的后学根据老子的遗著加以整理,并根据他的思想加以发挥而成的。
成书约在《墨子》以后,《庄子》以前
《老子》注本:魏王弼《老子注》;《老子章句》(假托汉河上公撰);马叙伦《老子校诂》
老聃:春秋末期楚国人,曾担任过周朝史官,孔子向他问过礼,后来退隐著述。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把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并用以解释客观自然现象。他阐述了事物互相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带有朴素辨证法倾向。他的政治理想是效法自然、清静无为、小国寡民、弃圣绝智。这种社会观,反映了自由农民和小生产者的思想愿望。老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老子》第二章,反映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以有无、难易、长短、高峡等的对立统一来说明美和丑、善和恶的对立统一,揭示了事物都会有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且二者是相互依存、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合乎辩证法的。但是老子由此引出无为的政治主张,则是错误的。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注释】
斯:则;一说指示代词,这。
恶已:恶、丑。已:句尾语气词,表限止
有无:指自然界的存在和不存在。
相:互相。生:存。
相生:互相转化;王力注互相依存。
成:成就,即相反相成
形:有的版本作“刑”,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一本作“较”,但形、倾押韵,以形为好。
相形:互相体现。
下:低。倾:倾斜。相倾:相互依靠
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王力注“音:单音。声:和声。”;或音指乐器的音响,声指人的声音。
和:和谐
相随:相跟从
恒也:帛书甲乙本都有“恒也”二字。
是以:后面的文字疑是错简,高亨并疑[是以]是后人所加,因为前后文意无关联,老子原不分章,后人强分之。
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道家最高的理想人物,与儒家的“圣人”含义不同。
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
行不言之教:施行不用言词说教的教化,即要求统治者不要硬去发布许多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教令,强制实现自己的主观意志,应为潜移默化的引导。
作:兴起、发生、创造。
不辞:不辞谢,指顺应。帛书本(“万物作而弗始也”)和张松如《老子校读》改。始、辞,都读作“司”,主宰的意思。万物作而弗始,(圣人)任凭万物生长发展而不强为主宰。
有:指据为私有。生而弗有,指“圣人”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
恃:依赖。为而弗恃,指有所施为,但是不倚靠,这是说不求达到什么目的;一说指“圣人”推动了万物发展而不自恃有能耐。
夫:句首语气词是以:因此
去:离开
正因为不自居(功),所以也离不开(功)。老子是说,不居功的人正是有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