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汉语言研究大众文艺
浅论《檀香刑》的叙事手法
刘婷婷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 610064)
【摘要】莫言借用了民间戏曲的框架作为小说《檀香刑》的大结构,并在大量采用中国民间文化内容和符号。但在《檀香刑》民间元素和
叙事手法的框架内,填充的仍然是现代叙事手法。
【关键词】莫言;《檀香刑》;叙事手法
莫言的小说,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因其多样的叙事众多主人公被统一到某个事件中,他们之间平行的交锋、对话、
视角、对位和复调式的叙事结构,显示出对西方小说创作手法的论争。小说中的世界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及其命运所构成,而不
娴熟运用,并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和审美品格。但在《檀香刑•是由作者统一支配。
后记》中莫言却说:“《檀香刑》是我的创作过程中的一次有意《檀香刑》的凤头、豹尾部,用第一人称限制视角,将不
识地大踏步撤退,可惜我撤退得还不够到位。”同的人物的感觉、情感平行拼贴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多声部的效
作者所说的“大踏步撤退”是指向民族文化的回归,但从果。猪肚部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和视角的随意转换,全方位的
《檀香刑》小说文本分析发现,莫言并未放弃现代叙事手法,而深入展示了围绕檀香刑这一事件而涉及的人物事件的方方面面,
是将其融入到民族化、传统化的叙事结构框架中。显示出明显的复调特征。在第三人称叙事的过程中,莫言自然流
一、凤头——猪肚——豹尾的民间戏剧叙事结构畅转换人物视点,从小说人物的角度观察、感受事物,既增强了
风头、猪肚、豹尾中国古代戏曲术语。元代人乔梦符在论述读者与故事的亲密程度,让故事更加的具有真实感和可信性,更
散曲结构时说:“作乐府亦有法,曰:风头、猪肚、豹尾六字是能感动人,使读者感同身受,又尽可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和对事
也”。件全方位把握的心理。同时,第三人称叙事,又产生一种间离效
凤头,指的是戏曲剧本开头,介绍人物,交代情节的时候, 果,使读者能够跳出故事,理智的思考。比如第七章中,德国兵
为了吸引观众,要设置悬念,造成观众的期待视野和想像空间; 残忍杀害孙丙妻子儿女和镇上居民的场景描写,就是完全采用的
猪肚是指戏的中段,应写得高潮迭起,变化丰富,刻画人物,展孙丙的视角,写出了孙丙的悲愤和无可奈何,以及德国兵的残
开冲突,使人物和故事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像猪肚一样浩荡;豹忍。第九章凌迟段落,则是以赵甲的视角来进行描写的,将他面
尾是指戏的结尾,交代人物的命运结局,要象“豹尾”一样,简对凌迟时冷酷、紧张、兴奋的心理状态融入到凌迟处死的客观描
洁有力,响亮而有余味,能引起人的深思。写段落中,使得这段血腥的奇观描写,更加生动、残忍、不忍猝
莫言在创作中正是借鉴了古典戏曲的结构安排。《檀香刑》读。第十二章中,知县夫人与孙眉娘的会面,更是频繁转换人物
的分为三个部分,按照凤头、猪肚、豹尾的顺序,给每个部分命视点。这种叙述视点转换的多角度的叙事,使故事本身变得复杂
名,显示出莫言强叙事结构上的强烈企图。和多义,可以不同角度切入,作不同的解读。凤头部和豹尾部相
凤头部包括1~4章,登场主要人物独白,制造悬念,引出故互呼应,作者第三人称和多视角转换,形成了文本内容之间对话
事。“凤头”要醒目生动。莫言在写作的时候,他有意的按照其关系,可以说将声音的复调叙述发展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