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Unit 1 翻译标准.doc.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Unit 1 翻译标准.doc.doc

上传人:wipkllp 2015/5/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Unit 1 翻译标准.doc.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Unit 1 翻译标准
课时:2节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翻译的历史、翻译标准、范畴、及具体的翻译方法。
教学重点:翻译历史和标准。
教学难点:翻译标准、直译和意译。
教学内容:
1.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1) 佛经翻译时期:从东汉开始到唐宋时期,历时1000余年。
﹡东汉时期,波斯帝国(伊朗)安清(安世高——An Shih-Ko)从安息(现在的波斯)来到中国翻译佛经,被称为直译的鼻祖。
﹡十六国时期,前秦国王符坚将佛教奉为国教,请来释道安成立了专门的译经机构“译场”(association of translation),组织众多译经大师从事翻译工作,翻译事业出现了一大进步,成为有组织的活动。其中鸠摩罗什(Kumarajiva)是最知名,成就最大者。他开了意译的先锋,为我国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
﹡南北朝时期,一个名叫真谛(Paramarthar,also named Gunarate)的印度佛教学者来到中国,翻译了49部经书,其中尤以《摄大乘论》的翻译,对中国佛教思想有较大的影响。
﹡唐朝出现了我国古代翻译界的巨星玄奘(Xuan Zang)。他于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出发去印度求经,17年后回国,带回了657部佛经。他提出的翻译标准是“既须求真,有须喻俗”,即“忠实、通顺”,他翻译的特点是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玄奘、鸠摩罗什、真谛被誉为我国三大佛经翻译家。
2)我国翻译史的第二时期始于明朝后期。一些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各地活动,除了翻译基督教经籍外,还与我国知识分子合作,译了大量的西方科学著作,对我国近代科学技术和思想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清朝的林纾第一个把西方的文学作品介绍给中国读者,被称为文学翻译的始祖。其中著名的有《茶花女遗事》,《块肉余生记》(David Copperfield),《王子复仇记》(Hamlet)。他不懂外语,七次上京赶考,屡试屡败,屡败屡试,被成为是“译界之王”。
﹡严复是清末新兴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另一位著名的翻译家,被称为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学术,提倡用资产阶级思想与文化挽救中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3)“五四”运动是我国近代史的分水岭,同时也开创了我国近代翻译史。我国翻译事业的重点开始转向介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
﹡鲁迅和瞿秋白是我国近代翻译史上卓越的先驱者,他们极力提倡用白话文翻译。
4)翻译事业的解放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到来。尤其是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翻译事业跨入了一个极其繁荣的阶段,迎来了第四次高潮,正在改变过去以外文译入中文为主的局面。
2. Nature of translation Questions:
Discussion:
How do you perceive translation?
As a language activity?
As an art?
As a kind of cross-munication?
As a job?
Why?
Translation is a rendering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 the faithful representation in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