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十一章民间谚语
什么是谚语或谚语的定义或概念是?
谚语产生和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谚语指民间创作并在口头上广为流传、言简意赅且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智慧与经验的结晶。
谚语产生和形成的条件是:
在人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而且抽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达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产生。
我载了大量的古谚,如《国语》《战国策》《韩非子》《道德经》等。
西汉时期,《史记》《汉书》中记有不少谚语
东汉末期,崔寔的《四民月令》第一次采集了众多农事谚语。
三载农牧副渔等多种生产性谚语的书籍,如陆矶《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贾思勰《齐民要术》陈旉《农书》等
宋以后,出现专门辑录谚语的书籍,如周守忠《古今谚》杨慎《古今谚》杜文澜《古谣谚》等。
在历代各种传奇、平话、杂剧、小说中也有无法计数的谚语。
20世纪初,民间谚语受到学界关照,全国各地出版了三四十种谚语专著,如李鉴堂《俗语考原》史襄哉《中华谚海》朱雨尊《民间谚语全集》等。
20世纪80年代,对民间谚语的普查、采录及编纂工作,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之《谚语集成》的出版
民间谚语分为几类?它们分别是什么?
每一类又分别分为几类?具体指什么?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谚语可以分作不同的类型,如时间、地域、作用等。
按照谚语所涵纳的内容看,所有谚语可分为“生产谚”和“社会谚”两大类。
生产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积累丰富起来的,反映各种生产活动的客观规律的谚语,是劳动大众对自然规律、生产经验的认识和总结。
社会谚是关于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伦理原则、人生经验、生活知识等方面谚语的总和,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事理德行、时政社交、生活经验、风土人情等。
生产谚语
名称
主要内容
农谚
?
林业谚
?
畜牧谚
?
副业谚
?
渔业谚
?
工商谚
?
名称
主要内容
农谚
直接关系农业的耕种、收获及其他农事的谚语,如气象、节令、水利、肥料、土壤、种植、耕耘、田间管理等。
林业谚
关于森林的种植、护育和林业的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的谚语,涉及林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畜牧谚
关于家畜、家禽的生长规律、饲养方法、疫病防治、优劣鉴别及经济价值等方面知识的谚语
副业谚
关于蚕桑、养蜂、狩猎等各种副业生产知识方面的谚语,或是强调副业生产的意义,或是说明打猎的技巧等。
渔业谚
关于渔业生产知识的谚语,或记述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或是传授喂鱼方法、或是讲述捕捞技巧。
工商谚
关于各种工匠行业及商业贸易方面知识的谚语,包括五行八作的技艺、行规,以及商务、商德等多种内容,如工匠们的价值标准,经商的道德规范等。
生产谚是对劳动大众生产实践活动的全方位的经验性总结。经过数千年的积累、提炼、修正、完善,它已成为民众口传的科普教材,在现实的生产实践中,发挥着传授知识、交流经验、指导生产等多方面的实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