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机床夹具设计
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及其控制工程
班级材料061
学号 106012002
学生姓名章阿多
指导教师叶岳松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机床夹具设计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
设计课题:导杆支座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铣槽5用专用夹具设计
生产纲领: 大批量生产
设计要求: (1)零件毛坯图 1张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张
(3)机械加工工序卡片若干张
(4)定位方案图 1张
(5)夹具装配图 1张
(6)夹具零件图 1张
(7)设计说明书 1份
第二部分设计说明书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等主要课程,并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一个实践性环节,是应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一次综合训练。
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能巩固、扩大和强化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提高自己设计计算、制图、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学会正确使用技术资料、标准、手册等工具书,并在设计中培养自己理论联系实际、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为以后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后从事技术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零件的分析
功用:导杆支座主要工作面为圆柱孔,通过两个纵向螺栓孔将底面与其他部件联接,实现定位。而上方的横向螺栓孔和槽5用于调节导杆与圆柱孔的配合状态。该加零件可视为简单易加工零件。
(2) 工艺要求:
①圆柱孔:尺寸,,位置尺寸为;
②加工底面粗糙度,并保证台厚25;
③左右端面间距60,左端面粗糙度,右端面粗糙度;
④三个螺栓孔,保证粗糙度为;
⑤铣槽5,粗糙度为;
⑥螺孔表面刮平。
零件材料
零件材料为ZG200-400(旧牌号为ZG15),一般工程用碳素铸钢,是低碳钢,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以及焊接性能,用于受力不大,要求高韧性的零件。退火处理后的铸件更有利于切削,便于加工。
毛坯选择
确定毛坯的类型和制造方法
由于零件的材料为ZG200-400,零件形状非一般规则,因此应选用铸造毛坯。其中多数为非工作面,无需切削加工,且零件的轮廓尺寸较小,生产类型为大批量,所以选用砂型机器造型。
确定毛坯的形状尺寸及公差
毛坯的形状和尺寸如附图1所示。根据《切削加工简明实用手册》(以下简称《切削手册》)查知一般砂型铸造最小的圆孔直径为30,故可先铸造出的毛坯孔直径为34,但螺栓孔无法先由铸造预先铸出。槽5也由后续加工得出。
根据《切削手册》表8-2,按生产类型,工艺方法及材料得要求机械加工余量等级为MA为H,尺寸公差CT8~10,现选取9级精度。查阅有关书籍,砂型铸造的底、侧面所采用的加工余量等级为选定的尺寸公差等级所对应的全部加工余量等级中最粗级时,顶面的加工余量等级则需选用尺寸公差降一级所对应的与底、侧面相同的加工余量等级,所以顶面为CT10,MA-H级。铸造孔的加工余量选用与顶面相同的等级。
确定毛坯的技术要求
①砂型铸造,退火处理;
②铸件无夹砂、气孔等铸造缺陷;
③未注铸造圆角;
④螺孔表面刮平。
绘制毛坯图
根据附图1零件结构形状,在各加工表面加上加工余量,绘制毛坯图如附图2所示。
基准选择
由于附图1上加工圆柱孔时以底面为基准保证位置及形状要求,因此首先将底面铣削好,并以此为基准,加工圆柱孔。加工完圆柱孔后,就可为后续工序准备基准。根据粗精基准选择的原则,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基准。
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
该导杆支座需加工的表面有:底面、左右端面、3—螺栓孔、槽5、圆柱孔。根据各自尺寸的精度等级与表面粗糙度要求,底面的加工方法为粗铣——半精铣,左端面的加工方法为粗铣,右端面的加工方法为粗铣——半精铣,圆柱孔的加工方法为拉削,3—螺栓孔的加工方法为钻削——铰孔,槽5的加工方法为粗铣
拟订工艺路线
工艺路线一
内容
基准
底面
顶面
底面、左端面、前端面
两定位孔、底面
两定位孔、底面
两定位孔
两定位孔、底面
孔与孔
思考:①为保证台25与底面厚度均匀,选择非加工面台25为粗基准加工底面更为合理;
②定位孔适当放大以便加工,加铰孔工序以保证定位孔的精度;
③孔应先于槽5被加工,使钻孔时没有断层,更有利于钻刀稳定
④镗孔更适用于大孔,故将原镗两定位孔改为扩铰两定位孔;
⑤根据零件图,将去毛刺改为螺孔表面刮平,目的更明确;
⑥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