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从退休工资并轨制
浅谈社会保障制度
退休工资双轨制
计发方式: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工资是财政发放,依据其工龄和退休前一月的工资按比例打折后计发
企业退休人员工资由社会养老保险发放,按照其交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及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计发
存在差距:
前者退休后基本是原工资,与在职人员差不多少;后者就差的很大了,退休后连原來的三分之一都拿不到
前者还随着机关调资也相应跟着调:后者虽然也调,但调的频率和幅度却很小很小,可以说几乎没有改变其低退休金的现状
由来: 众所周知,1995年以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一般为国家和企业完全保
障,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几乎没有区别。但1995年企业改革
时,机关和事业单位没有列入改革范围,仍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
这就形成了在养老制度上,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两种截然不同的模
式,即“双轨制”
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大学生宁可挤破头皮也要报考公务员,那是因为他们看到,机关有企业享受不到的优厚待遇。“宁到机关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
这是当前许多大学生的顺口溜,也是他们对机关认识的真实写照。
孩子,看见了吧,拼命往机关挤,哪怕混个看门,扫地的,也比我这高级工程师强!
2007年年初,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62岁的前上海政协委员吕胜美的养老金为2006元,这已算同级别高工中的中上水平。而南方周末记者调查显示,上海某民主党派机关普通司机的退休费为2550元。两者相差544元。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的养老金不抵一个普通司机的退休费,
甚至不抵清洁工的工资,如此事实确实令人哑然。
退休金差距背后的公平性追问
都是同级部队转业干部,都由组织分配,有的到了机关、事业单位,有的到了企业单位,退休后工资差是几倍。
都是几十年前的大学生,那时都由国家分配,有的到了机关、事业单位,有的到了企业单位,退休后工资差几倍。
都是专家、教授、碩士、博士、科学家等,工作需要,组织分配,有的到了机关事业单位,有的到了企业单位,退休后工资差是几倍。
…………
双轨制所反映的问题
显然,这种决策偏差跟我们“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相违背的,它破坏了社会公平与和谐,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恶果更是巨大。必须看到,围绕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差距问题乃至其他分配问题,改革的呼声已经持续很久,近两年更为突出。这折射出来的应该是社会保障制度在逐步建立与完善中存在的失职问题。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
失业、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由政府和社会依法给予物质帮助,
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前提和保证。因此加强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然而现今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水平似乎远非达到这个目标。
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现状
2008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6684亿元,约占财政收入比重11%,%,
这还是在胡锦涛新政连年大幅提高社会保障后的数字。
同期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总费用占国家GDP的比重是:
%,%,%,其中,瑞典、
法国和丹麦均高于30%,超过我国十几倍。
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法规立法层次低、立法不完善,缺乏较高的法律权威和必要
的法律责任制度。
作为社会保障制度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险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适用范围比较大
的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支付、运营、统筹管理极不规范;社会
救济、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的立法相当欠缺;社会保障工作在许多方面只能靠政策
规定和行政手段推行;国家立法滞后,地方立法分散,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被分割。
由此导致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小、权威性极差、保障程度低。
社会保障制度完善需坚持的原则
保障人权,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
对公民实行普遍的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的范围和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公平与效率相结合;
同时还要从立法、司法等角度采取具体措施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