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什么是面积》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什么是面积”是北师大版版第六册第五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面积这个概念,它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一是具体实例,让学生获得对面积的感性认识,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进行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让学生初步感知用正方形进行测量、比较的优点,从而为后面学习面积单位做好铺垫;三是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图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这个数学事实。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后续学生还将继续学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课有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面积的含义,能举例说出生活中的“面积”并能掌握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摸一摸”、“剪一剪”、“画一画”等动手实践操作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主观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掌握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四、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有空间想象能力,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但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稍显欠缺有待培养。
 五、说教法学法、教具学具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法上选择了演示、引导、讲解等方法。学法上选择了实践、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大胆质疑、发现新知、获得新知、运用新知。 
教学中要用到的ppt课件、剪刀、1角、1元硬币、长方形纸、正方形纸等是我这节课要准备的教具学具。
六、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1、观看课件演示:物体表面的大小;  
借助直观观察,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观察比较一元硬币和一角硬币币面的大小、两片不同的树叶的大小,并想一想,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有大小? 
小结:这样的面还有很多,我们刚才比较的都是“物体的表面” 
(教师板书:物体的表面)。 
:抽象出数学课本封面、硬币的面、树叶的面的图形并摸一摸,感受封闭图形的面也有大小。(教师板书:封闭图形)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联想,找到一些物体的“面”,在“摸一摸”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体会到物体的面有大小,直观观察感知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联系现实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使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轻松地感受到什么是“面”,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为认识“什么是面积”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