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高中哲学复习方法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4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哲学复习方法总结.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3/25 文件大小: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哲学复习方法总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中《哲学》复习方法总结
一、界定知识板块,明确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范围
    哲学常识一般划分为四块: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和人生观。每个板块又包含有不同的原理及其方法论。在试题命制时,既有开放性的命题原则,比如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材料所蕴含的道理;又有限定性的命题思想,比如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材料,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材料等。这就要求考生一方面对哲学知识有个系统的掌握,另一方面又要准确掌握每个原理所归属的范畴,以便考虑和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而很多考生分不清知识板块的界限,闹了不少笑话,例如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不分,造成了调动知识的错误,影响了成绩。既然问“体现什么哲学道理”,那就必须对《生活与哲学》这本书的知识结构有个清楚的认识:
1、唯物论。集中在第四课和第五课,考试时基本上就是考“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如果材料中有体现你就把它的哲理列出来,然后再用材料去分析一下。
2、辩证法。集中在第七、八、九、十课。就是联系、发展、矛盾和辩证的否定观、创新等等知识。这部分是哲学考试中出题的分量最重的一块,要多理解,多做题目。
3、认识论。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特点,追求真理永无止境。在第六课。
4、历史唯物主义: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基本矛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价值观,人生观。在第十一、十二课。
二、准确理解与识记每个原理及其方法论的内涵及外延,把握其适用条件和标准
    哲学常识中的每个原理及其方法论都是对某类问题某个领域认知的高度概括和抽象化,但是又都有其独特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中,必须认真揣摩和理解每个原理及其方法论,明确其适用的条件和标准、范围。比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在分析材料时,必须认清这是唯物论或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认清材料中何为客观实际即物质,何为主观内容即意识,是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还是强调意识的反作用,同时必须把握好对意识的理解,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其表现形式有思想、观念、政策、理论等,属于认识的范畴,不能理解为做即改造世界。
三、抓住关键词句,提高解题效率
   哲学中每个原理都有其特定的应用标准,而且此标准往往会通过具体词语或句子表现出来。比如,抓重点或中心,在辩证法上常常与主要矛盾的知识相联系;循序渐进,从小处做起,往往与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相联系;创新或打破常规,常与发展的观点联系;从或根据┄┄情况,采取┄┄措施,往往反映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等。如果考生对每个原理都能找出和掌握其判定方法和标准,不仅能够提高做题效率,同时还能大大提高解答的准确率。
以2007年广东高考的一道论述题为例。
40.(17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某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期间,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向农民认真了解农村基层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虚心求教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在此基础上,他撰写了4万多字的《乡村调查报告》,其中反映的农村真实情况以及提出的合理建议,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问题:
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该学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完成反映真实情况的调查报告所体现的求真务实精神。
这道题目的关键词有“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