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马克思与浪漫派的反讽》读书笔记.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克思与浪漫派的反讽》读书笔记.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3/26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克思与浪漫派的反讽》读书笔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马克思与浪漫派的反讽
人生
时光悠忽即逝
宛如滔滔流水
时光带走的一切
永远都不会返回
生就是死
生就是不断死亡的过程
人们奋斗不息
却难以摆脱困顿
人走完生命的路
最后化为乌有
他的事业和追求
湮没于时光的潮流
对于人的事业
精灵们投以嘲讽的目光
因为人的渴望是那样的强烈
而人生的道路是那样的狭窄迷茫
人在沾沾自喜之后
便感到那无穷的懊丧
那绵绵不尽的悔恨
深藏在自己的心房
人贪婪地追求的目标
其实十分渺小
人生的内容限于此
那便是空虚的游戏
有的人自命不凡
其实并不伟大
这种人的命运
就是自我丑化
这是马克思的浪漫诗——《异化之诗》中的一首,我认为它最具有代表性了,代表了马克思早期在浪漫派上的思想和定位。对德国浪漫派而言,诗既是人类学的原则,也是宇宙的原则。马克思的形象值得人们思考,然而,马克思创作的诗歌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而且,对他希望成为一个诗人的理想我们不以为然。
他在《人生》中一再强调事物的短暂性,因此可以看出,人类生活不是永恒精神的反映,而是另外一种情形。人类的向往、渴望和努力——所有的这一切都注定落空,因为一切即将成为过去。生命不过像“微风吹过”一样。生命是一个矛盾,这首诗最后一句话是自我嘲讽。这明显是转向反对自己的反讽。总之,
“唯有事物”中没有永恒,自然没有永恒,客观性也没有永恒。事物的流动不是救赎,而是反讽的毁灭。
从以上诗歌可清楚得知,马克思开始把宇宙体验为“唯有事物”。客观性只是毁灭了人类的主体性,把人遗弃在异化的国度。面对冷漠的客观性,面对无情的宇宙,经受巨大痛苦的抒情心灵最终开始把实在,甚至永恒体验成一个压迫者。
浪漫派本体论的基本前提是,宇宙只不过是热爱主体性表现,是永恒生命的表现。在无意识和无方向的生成中,浪漫派的人反而发觉自己受到无意义和无目的的生成所困。经验的外在性不管多有动力,还是保持不变。因此,人类发现自己是压迫客观性的牺牲品。他并不伴随生成而流动,而是被无情存在的固化和冷漠所锁定。浪漫主义的形而上学王国确切地说一条诅咒。浪漫的宇宙——至少与浪漫派的前提相关——对人最深层的需要漠不关心。人是永恒的边缘,就此而言,宇宙是无情的客观性——除非人能够摧毁它,除非人能找到新的救世祖。
总而言之,“唯有事物”似乎没有爱的本我,也没有矛盾。抑或,倘若宇宙果真存在上帝,那么上帝必定是个恶的上帝。如果上帝真的存在,那么他肯定是冷酷和罪恶的,因为他不知道人的诗化需要。但是,浪漫派的抒情主义在马克思哪里瓦解了。宇宙至少还如其现在一样,不是“诗化语言”,它肯定也不是人类得救的故事。
范洛文在《天堂的批判》中写道:“小心地阅读马克思的诗歌,你会惊讶于一种显著的特征。这种特征就是海洋的象征主义的重复使用,其中使用最多的水的海洋,但偶尔也使用火和光的海洋。从心理分析的观点来分析研究,多半发现一种强烈的唯物主义象征的偏好,浮现于潜在的欲望中,并返回发源地的前生和前意识的极乐。根据宗教现象学,这显然有母性宗教象征的倾向。
”根据马克思留下来的诗歌,如果仔细研究这些诗歌,那么,很可能直接或者间接地了解浪漫派的哲学主题。他的诗歌冗长的倾向,更多牵涉到马克思部分天才的缺乏。马克思说得对,“自然的无,从月光创造的一切”是诗歌标记不过马克思肯定缺乏使他的感情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