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找次品案例与评析.doc

格式:doc   大小:72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找次品案例与评析.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3/26 文件大小:7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找次品案例与评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找次品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4-13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原理与基本方法,会用把物体尽量平均分成三份的最优策略解决“找次品”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到策略优化的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和运用优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实效性,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培养勤于思考、乐于探索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每组学生准备学具一袋。
教学过程: 课前談話:中国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很多人都想了解更多关于体育方面的知识,我这里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问题,看看同学们对体育方面的知识了解了多少? ①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是第几届?(29) ②奥运火种是从哪个国家采集的?(希腊)
③什么球被称为中国的国球?(乒乓球)
④用于比赛的一个乒乓球重多少克?()
一、情境导入,引入课题: (2分钟) 师:(拿出三个乒乓球)这三个球表面上看没什么两样,但有一个实际的重量比标准的乒乓球(正品球)要轻,我们叫这样的球为次品球。如果在比赛中出现这样的次品球,你觉得行不行?为什么?(生自由说)这节课我们就作为小小质检员,一起想办法找出这些次品。所以这节课的课题就叫“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
(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教师不应该教教材,而应该灵活地用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自我,激活学生的感觉,调动学生的情感,孕育学生的兴趣。使创设情景成为师生共同拥有的一种鲜活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有感而发。产生学****的需求。我利用北京奥运会创设学****情景,让学生在討論比赛时出现次品问题中,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找次品的必要性。)
二、感悟新知,探索体会
(一)3个中找次品(4分钟)
这里有3个乒乓球,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比较轻,你知道哪个是次品吗?
生:不知道。
师:用什么方法能找到呢?
生1:用手掂一掂,比较轻的就是次品。
生2:不行,乒乓球很轻,用手掂不出来,用天平来测量。
师:天平大家都见过吗?谁知道天平的原理:有两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重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轻的一端就会……大家想一想,如果用天平,怎样能找到轻的那一个呢。(生举手)
师:聪明的同学真多啊,那小声地和同桌,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师:这三个乒乓球,你认为要称几次就能找出次品来?(估计有3、2、1次(并各说明依据)
生汇报。(强调可能出现的结果:你说的是“如果”,那还可能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什么?)
师:他的办法是:随意拿两个放在天平上。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课件演示)如果平衡的话,就说明剩下的那个是次品,如果不平衡,说明轻的那个是次品。
随生回答板书:3(1、1、1) 1次
(二)5个中找次品(6—8分钟)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找到了次品球。现在问题更难一点, 五个乒乓球中有一个较轻的是次品,要保证找到次品,你想怎么称?
小组合作研究要求:
要保证能找出次品,用你的方案需要几次?(师要强调“保证”的意思,让学生说说
把你的想法以简洁的方式记录下来。(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试一试)
实践操作后反馈(黑板上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