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江城》
简介:1996年8月底一个温热而清朗的夜晚,作者从重庆出发,乘慢船,顺江而下来到涪陵。涪陵没有铁路,历来是四川省的贫困地区,去哪里你都得坐船,在随后的两年,这座城市就是作者的家。他有时是一个旁观者,有时又置身于当地的生活之中,这种亲疏结合的观察构成了他在四川停留两年的部分生活。
2001年,一条通往重庆的高速公路通车了,一条铁路也正在修建之中,基本上再也没有人坐船去涪陵了。这座城市正在飞速发展着,在过去的二十年,那样一种转型变化的感觉——接二连三、冷酷无情、势不可挡——正是中国的本质特征。很难相信,这个国家曾经是19世纪西方人眼中“永远停滞的民族”。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正是不断变革的对应面:贫穷、烂路、慢船。
作者: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以及《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的撰稿人。他成长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哥伦比亚市,取得牛津大学英语文学硕士学位,并数度获得美国最佳旅游写作奖。他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中,《江城》一经推出即获“Kiriyama环太平洋图书奖”,《甲骨文》则荣获《时代周刊》年度最佳亚洲图书等殊荣。海斯勒本人亦被《华尔街日报》赞为“关注现代中国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
游来游去:田子坊
田子坊位于本市泰康路210弄。泰康路是打浦桥地区的一条小街,1998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马路集市,自1998年9月实施马路集市入室后,泰康路的路面进行了重新铺设,使原来下雨一地泥,天晴一片尘的马路焕然一新。
泰康路依据打浦桥地区的功能定位开始实施特色街的工程。1998年12月,一路发文化发展公司首先进驻泰康路揭开了泰康路上海艺术街的序幕,不久又有著名画家陈逸飞、尔冬强、王劼音、王家俊、李守白等艺术家和一些工艺品商店先后入驻泰康路,使原来默默无闻的小街渐渐吹起了艺术之风。尔冬强工作室每月一次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