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反对本本主义
制作人:宋克强
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1930年5月,针对党和红军中存在的教条主义(当时称为“本本主义”),毛泽东写了《反对自由主义》,进一步从认识论的高度阐述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
2、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曾把这种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称为本本主义,即一切从本本出发。王明是其中最典范的代表。本本主义貌似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但它不是把理论视为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而是当作前提。用理论统摄现实。裁剪现实。规范现实。
二、主要内容
1、毛泽东强调指出,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其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为了洗刷唯心精神,他提出了“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和“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
2、认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的主体是群众,“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要“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
3、中国革命需要学习别国革命的经验,但这种学习并不是要求人们去照抄书本上的个别词句或别国革命的具体公式,“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为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必须认真地调查中国的情况,独立地思考和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反对本本主义》是在当时共产国际的错误指挥和中共党内“左”倾之风盛行并给革命带来巨大损失的形势下,毛泽东根据中国的革命实际和在根据地斗争的实践,满怀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忠诚、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憎恶,写下的一部光辉篇章。它初具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雏形,更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标志。直到今天,《反对本本主义》所强调的调查研究和调查方法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