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文档名称:

埃博拉病毒病防控.pptx

格式:pptx   大小:5,771KB   页数:4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埃博拉病毒病防控.pptx

上传人:1557281760 2018/3/27 文件大小:5.6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埃博拉病毒病防控.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埃博拉病毒病(埃博拉出血热)防控 Ebola Virus Disease(EVD) Ebola Haemorrhagic Fever
病毒性出血热
是指一类由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和出血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多伴有休克发生,病死率高
大多数病毒性出血热在20世纪30年代后确定和命名
最早命名的病毒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未以出血热命名的病毒性出血热
利夫特谷热(Rift Valley Fever, RVF)
科萨努尔森林病(Kyasanur Forest Disease)
拉沙热(Lassa Fever)
黄热病(Yellow Fever, 1648)
2
3
病原学
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
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肺综合征、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新疆出血热)、利夫特谷热
黄病毒科(Flaviviridae)
登革热/登革出血热、黄热病、鄂木斯克出血热、科萨努尔森林病
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
埃博拉出血热
马尔堡出血热
沙粒病毒科(Arenaviridae)
拉沙热(Lassa Fever)
阿根廷出血热(Argentine HF,鸠宁病毒Junin Virus)
玻利维亚出血热(Bolivian HF,马秋波病毒Machupo Virus)
委内瑞拉出血热(Venezuelan HF,关纳立特病毒Guanarito Virus)
巴西出血热(Brazilian HF,Sabia Virus)
甲病毒科
基孔肯雅热
4
病原学
丝状病毒科
有两种病毒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马尔堡病毒(Marburg virus)
1967年在法国马尔堡从非洲进口做实验的绿猴中分离到,发病31人,死亡7人,后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及肯尼亚也有散发病例。
5
病原学-结构
长微丝状,直径100nm,长度300-1500nm,平均970nm
多形性:长微丝状、卷曲状、U形、6形等
表面:10nm突起,刷子样排列
不分节段的负链RNA,19Kb,编码7种蛋白
表面是糖蛋白三聚体
6
病原学
埃博拉病毒有五个亚型
扎伊尔亚型(Zaire ebolavirus, EBOV)
对人致病性最强,暴发
苏丹亚型(Sudan ebolavirus, SUDV)
对人致病性其次,暴发
本迪布焦(Bundibugyo)亚型(Bundibugyo ebolavirus, BDBV)
对人致病性更次,暴发
科特迪瓦亚型(Côte d'Ivoire ebolavirus, TAFV)
对黑猩猩致病性强,对人似较弱
莱斯顿亚型(Reston ebolavirus, RESTV)
尚未见人感染有发病者(在西太区发现可感染人,无症状感染者,无死亡)
%,不同亚型差异达40%
病原学
埃博拉病毒理化特性
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该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7
丝状病毒的系统发生
9
埃博拉出血热主要流行概况
首次发现
1976,苏丹南部Nzara和扎伊尔(现民主刚果)北部Yambuku
1976年6-11月,苏丹,384例发病,151人死亡(%)
1976年9-10月,扎伊尔,318例发病,280人死亡(%)
10
埃博拉出血热主要流行概况
1995,发生埃博拉出血热大规模暴发流行
315人发病,250 人死亡,%
1月:出现首例病人
6月24日:终止
主要发生在金沙萨以东Kikwit市直径150~600公里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