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目录
3
工程概述 3
工程地质条件 3
工程水文条件 5
周边环境 6
编制依据 7
7
施工准备 8
主要工作量 8
施工总平面部署 8
施工临时用电 8
施工给水 9
施工排水 9
交通组织 9
10
施工机械设备计划 10
总进度计划 11
3 施工方案 11
施工流程 11
主要技术参数 12
施工工艺 12
4 施工管理目标及管理网络 13
5 质量保证措施 14
6 安全目标及保证措施 15
安全目标 15
安全保证措施 15
7 文明施工目标及保证措施 15
文明施工目标 15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6
8 环境保护措施 16
9 节能降耗措施 17
10 施工风险预案 17
工程风险源确定 17
对策和措施 17
风险预案的落实 18
现场管理制度 18
附图01: 地墙接缝旋喷加固平面布置图
工程概述
吴淞路150地块工程位于上海市虹口区hk240-03地块,西起吴淞路,北抵闵行路,南至天潼路,东靠峨眉路,总建筑面积59921m2。地下为三层结构,建筑面积24410 m2。整个工程的地下部分(包括高层、多层办公楼地下部分)为一整体,不设缝。在建筑的地下层位置,有双层外滩隧道穿越,该部分隧道为建筑整体的一部分,在建筑地下室的两端与邻近部分隧道通过变形缝连接。地上拟建25层高层办公楼和5层外滩通道隧道管理中心及乍浦路街道公共事务用房,地上建筑面积为35511 m2。
本工程基坑开挖面积为8735 m2,,,,。基坑周边环境复杂,为了保证基坑顺利开挖,在开挖前对地墙接缝部位进行旋喷加固,具体加固部位见附图。旋喷采用Φ1000三重管进行,桩体为200mm的搭接,钻孔深度22m。旋喷加固标高为--。
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特征和地面标高
工程场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东南缘,地貌类型单一,属滨海平原相。工程位于虹口乍浦街道老式居民区,场地四周以道路等为主,场内多为2~3层民宅。工程场地地面比较平坦,经实测,~,。
2、地基土层特征
本工程场地标高-。根据野外钻探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结合静力触探及标贯试验成果,按其成因类型、土层结构及其性状特征可划分为12个层位。场地土层分布规律和变化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土性描述与特征详见表《地层特性一览表》。场区位于上海地区古河道沉积区,地层有一定起伏。本区⑤1 层以上地层变化不大,受②3 层切割影响③、④层缺失;下部受古河道切割影响,⑥层缺失,转而沉积有较厚的⑤层(根据土性差异,可进一步细分为⑤1、⑤3和⑤4 等亚层);局部⑦层缺失,对桩基持力层选择及桩基沉降控制不利;3 层局部还揭示有⑤3t 层(粘质粉土夹粉质粘土)。
地层特性一览表
地质
年代
成因类型
层号
土层名称
层底
标高
(m)
层底
埋深
(m)
揭示
层厚
(m)
土层描述
Q43
人工
①1
人工填土
~
-
~
~
均有分布,上部为砼路面,以杂填土为主,含碎石、砖块、等;下部常以素填土为主,含小石子、腐植物根茎及零星贝壳碎屑等。
滨海
~
河口
②1
褐黄
~
灰黄色粉质粘土
-
~
-
~
~
局部揭示,可塑,尚均匀,含氧化铁、铁锰质
斑点,层底夹少量薄层或点状粉土,局部为粘土。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压缩性。
②3-1
灰色粘质粉土夹粉质粘土
-
~
-
~
~
均有分布,很湿,稍密,欠均匀,含云母、腐植质及有机质,夹较多薄层粘性土。无光泽,摇震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中压缩性。
②3-2
灰色粉质粘土
-
~
-
~
~
均有分布,很湿,稍密,欠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