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doc

格式:doc   大小:105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doc

上传人:1136365664 2018/3/29 文件大小:10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总则

(1)城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物质载体,对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合理发展、建设和管理城市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应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工作。
(2)城市人民政府应充分认识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执行《城市规划法》,加强对城市规划工作的领导,带头执行城市规划,严格按批准的城市规划组织实施,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
(3)城市规划要切实体现量力而行的思想, 注重现实性和可行性,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城市建设与保护耕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调控作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4)坚持“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的方针,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
(5)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应尊重历史, 面向二十一世纪,促进海峡西岸经济繁荣带建设,有利实现对台“三通”和闽台的合作与交流,突出体现“战略性、科学性、超前性、示范性、权威性”。
:统筹安排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及空间资源,并贯彻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始终。城市建设用地应充分挖掘现有用地潜力,有效利用非耕地和提高土地利用率。城市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协调。要确定分地区和分阶段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控制目标,并严格按此实施。
:
(1)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综合职能。进一步明确福州城市的地位与作用,推动城市与区域、城市与乡村的一体化,实现福州与闽东南相关城市的协调发展,带动闽江口经济圈进一步繁荣。
(2)顺应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 调整城市布局结构。依托城市主体,以机场、海港为导向,东进南下,沿江向海,有序滚动发展,形成合理有机的城市形态。
(3)充分利用福州优越而独特的山水自然条件, 实施“显山露水”工程,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和空间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传统和特色,全面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
(4)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的国家标准, 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及空间资源,保护耕地。
(5)根据国家和区域性的机场、海港、铁路、公路的建设与发展,调整城市道路网络,密切城市与重要的对外交通线路及其枢纽的联系,建设高速、便捷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6)从整体性和战略性的高度, 重点加强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使基础设施从制约型向适应型和超前型转变,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7)按阶段目标确定空间发展序列, 并使每一阶段的发展都具有相应的合理性。正确处理好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关系。要疏解旧城压力,完善旧城功能,提高旧城改造档次,加大新区开发的力度,提高新区建设水平。
-2010 年, 近期至2000年,远期至2010年。
:福州市区、杜坞、官头、上街、峡南、长乐国际机场航空城和松下港,总面积1170平方公里。福州市区由中心城和马尾、长安、琅岐三个城市组团组成。中心城由鼓楼、台江、晋安、仓山四个行政区的城区部分组成。
 
一、城市发展目标
:基本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经营机制,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把福州建成农业基础牢固,工业相对发达,第三产业繁荣,高新技术发展,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科技教育比较先进,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社会稳定,风气良好,环境优美,人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或接近亚洲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历时平均发展水平的现代化大城市。
:坚持以提高产业素质、效益和技术层次为中心,以提高综合配套能力和产业关联度为重点,合理确定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质的提高。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多样性的优势,搞好农业的综合开发,实现闽台农业合作,突出发展外向型农业,生产特色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进一步加强电子、轻纺、化工、机械、建筑五个支柱产业。同时,加快发展水产、房地产、建材、旅游四个重点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主要是围绕金融商贸、科技信息和闽台交流三个重点,形成以中心城为中心、城乡结合,以批发为主、批零结合,以专业为主、专业和综合结合的市场体系;推进与国际接轨,逐步建立综合性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产业化、系列化、社会化的第三产业体系。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推动社会进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服务保障,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增强“三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