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肥达反应实验报告
肥达实验操作步骤
肥达实验操作步骤
1. 血清稀释:《1:20倍》(血清)+(生理盐水)
→ ml(横排) ml(生理盐水)混匀加入第二排(1:40)至稀释倍数为1:320。
2. 菌悬液稀释:《1:10》→ ml菌悬液(使用前混匀)+
ml→生理盐水→(纵排)。
3. 空白对照:+
℃水浴箱12h观察结果。
篇二:肥达反应
肥达氏反应
肥达试验是一种试管凝集反应。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H抗原,与病人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以测定患者血清中无相应抗体存在,作为伤寒、副伤寒诊断的参考。
[项目名称]肥达氏反应
这项化验是检查患者是否被伤寒或副伤寒杆菌感染。
[别名]伤寒杆菌凝集试验
[英文缩写]WR
[参考值]
伤寒杆菌凝集价H1:160,O1:80;
副伤寒凝集价A1:80,B1:80,C1:80
[临床意义]机体感染伤寒、副伤寒杆菌后会产生相应抗体,正常人因隐性感染或,血清中可含有一定量的抗体。一般当H
≥1:160,O≥1:80,副伤寒凝集价≥1:80时,才有诊断意义。病程中应每周复查一次,如病人H与O的凝集价均高于参考值或较原凝集价升高4倍以上,则患伤寒的可能性很大。若H凝集价高而O低于正常值,则可能是以往预防接种疫苗的结果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所致。
伤寒、副伤寒血清凝集试验(肥达氏试验)
正常范围:0<1:80 H<1:160
A、B、C均<1:80
检查介绍:本试验(又称肥达Widal试验)可协助诊断伤寒、副伤寒。一般病人抗体多在发病后1周出现,以后逐渐上升。
临床意义:O、H凝集价均有增高者可诊断伤寒;O及A、B、C(其中之一项)凝集价增高时,可诊断甲、乙、丙的某一种。最有意义者系其凝集价逐渐上升并超过参考值。
三、肥达反应
【原理】
肥达试验是一种试管凝集反应。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H抗原,与病人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以测定患者血清中无相应抗体存在,作为伤寒、副伤寒诊
断的参考。
【材料】
:10稀释
、H菌液、甲、乙型副伤寒H菌液
、试管、吸管、56
℃水箱等
【方法】
,分成4排,每排8支,依次编号。
。
:,用1ml吸管吹吸三次,混匀,,……依次稀释至第7管,,第8管为对照。
,从后向前,;;;;
,振荡试管架,混匀,置于56℃水浴箱2~4小时,放冰箱过夜,或放置37℃水浴箱18小时后观察结果
肥达氏反应操作表单位:ml
【结果与分析】
先观察对照管,正确结果应无凝集现象,再观察各试验管的凝集现象,凝集程度以“”多少表示之。
( )最强,上液澄清,细菌全部凝集沉淀于管底。
( )强,上液轻度混浊,细菌大部分凝集沉淀于管底。
( )弱,上液混浊,细菌少部分凝集。
(-)不凝,液体呈乳状与对照管相同。
效价判定:以能出现
“”凝集现象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为该血清的凝集效价。
般认为O抗体效价在1:80以上,H抗体效价在1:160以上,有辅助诊断意义。但在分析结果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非肠热症患者,由于曾接种过伤寒,副伤寒疫苗或以往在流行区有过隐性感染或患过伤寒,副伤寒,以及回忆反应等原因,也可呈现阳性结果。不过,由这些原因所引起的阳性反应主要是H抗体升高,O抗体效价一般不高,同时,每隔5~7天试血一次,其抗体效价
一般不会随病程而升高。上述这些都有别于现症感染。
(2)少数肠热症患者,由于发病初期曾使用大量抗生素,或机体有免疫缺陷病,或机机反应性极弱等原因,抗体效价可以很低,甚至为阴性结果。
因此不能只根据肥达氏试验的结果去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的结论,必须结合当地流行情况,既往接触史,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作出正确的判断。
篇三:肥达氏反应的操作规程
肥达氏反应的操作规程
[实验原理]
本法是以伤寒O,H;甲、乙、丙副伤寒分别培育,经甲醛处理杀死后,做成菌液供肥达氏应用,用以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