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文档名称: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提纲.doc

格式:doc   大小:387KB   页数:4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提纲.doc

上传人:wdwd123321123 2018/3/29 文件大小:3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提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08年学业水平测试复****提纲
必修Ⅰ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 1 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 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分封的对象: 同姓亲族是主体,还有姻亲、功臣、先代贵族???
分封内容: 土地和人民“授土”“授民”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与周王是臣属关系)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 P3 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③形成了奴隶主贵族等级序列
特点: 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宗法制密切结合②周王天下共主,诸侯与周王形成臣属③世袭,世卿世禄
2、西周的宗法制:
目的: P3 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 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实质: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规定: ①核心:嫡长子继承制②大宗与小宗之间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 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体现在政治制度方面是分封制,二者互为表里
作用(影响): P4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带有浓厚的宗族血缘色彩,最终形成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②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③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第 2 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秦朝建立: 公元前 221 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基本特征: 权力高度集中: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1)皇权至上---核心:皇帝制度的创立:①始皇帝,大权独揽②皇位世袭,家天下
(2)形成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规定: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军务)评价: P7 中央各级官员互相牵制,互相配合,任何人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都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3)地方行政制度:推行郡县制:
规定: 地方政权机构,共分郡、县两级郡下设县,县下有乡、里的基层机构,官员有皇帝任命,皇命可直达百姓
作用: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后来历代王朝所沿用
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为历朝
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3)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4)使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5)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秦朝的暴政激化阶级矛盾,导致秦朝短命而亡。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1、汉代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王国问题:
王国问题出现原因: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解决措施: ,平定" 七国之乱"
:措施:建中朝;设刺史;实行推恩令
评价: P11 积极?局限?
2、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 收精兵—将禁军分别划归互不统属的三衙统领,但发兵权归枢密院,统调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削实权—分割相权,以三司掌财政,枢密院掌军事;地方权力是怎样削弱的?
制钱谷—州郡财富转运到指定地点—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物质基础,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安定
评价: P13 积极作用?局限?
3、元朝的行省制度
规定:元朝在地方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中央机构)直接管理,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1,隋唐的三省六部制--P14
规定: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处理日常事务
评价:①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②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2、元朝的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后果--宰相权势过重,到元后期引起政局动荡
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背景:①沿袭元制,中书省位高权重②吸取历史上权贵专权的教训③借口“胡惟庸案”
目的: 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内容:(1)废丞相,权归六部,由皇帝亲掌(明太祖时期),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