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劝修净土诗(并叙)
实贤谫劣庸僧,褊卑陋器。本无大力,仰承前辈宗风。时有好怀,独结西方净愿。虽躬行不逮,原无实得于自心。而兼济未忘,乃有愚衷于此世。原夫净土一门,理极顿圆,事诚简易,在因强而得果疾,用力少而成功多。浅之则夫妇与知,深之则圣贤莫测。三根普被,万类均收。捞漉苦海之鱼,信为巨网。挽回末法之症,的是奇方。离斯捷径,出生死以奚从?舍此法门,脱轮回而何日?但今时泛念者多,深信者少。或有诃为著相,贬作小乘。并由不读教文,只是任凭胸臆。岂知中天调御,开金色口以叮咛。十方如来,出广长舌而赞叹。文殊、普贤,尚有求生之偈。马鸣、龙树,亦有愿往之文。至于智者、永明之辈,中峰、天如之流,并是教祖、禅宗,莫不垂文著论,阐明至理,深劝后人。奈何末代凡夫,钝根浅识,乃欲远胜古人,置之弗屑耶?
实贤因此感慨,尝欲发挥论议,解释疑情。于乙未秋,著诗三十首,一时草草付工刊版。惜乎理未周圆,事多疏漏。每欲从事添削,不遑下手。戊戌夏,依绍昙老人于隆兴精舍,学律安居,听经坐腊。自恣既竟,同学摄兄,踊跃赞叹,怂恿卒业。由是芟其繁芿,补其阙略。理随事广,语逐文多,不觉信笔任心,盈编成册。于中铺陈依正,描写庄严,广破群疑,深彰一理。指示工夫,以知操守,分张品类,以劝修行。于是总陈三教,别派众流,所谓仕隐工商、渔樵耕读,乃至苦乐闲忙之辈、生老病死之人,莫不皆导以念佛,示其往生。凡一日二六时中,每年十二月内,无时非念佛之时,无月不思归之月。所以一其念,专其志也。夫信是道原,故首标依正以起信。疑为信障,故次释人情以破疑。疑障既除,信心堪发。信心既发,正行斯遵,故授之以工夫途路。非徒自善,尤宜利他,语贵随机,事须逗巧,故分之以品第人伦。然有行无愿,终不往生。有念无观,亦难见佛。故授之以恒时运想,频月致怀。末则总叹娑婆之苦,同归净土之乐,伸明信愿,结劝往生。盖净土法门,不出信、行、愿三,故为次第如此。
诗成,新旧共得一百八首。虽非法海之全珠,亦是义山之片石。文诚粗疏,语颇切实。伏乞观者,知我苦心,鉴兹不逮,略其词而察其意,行其事以践其途。庶几同脱苦轮,尽超乐土。幸勿因人废言,徇名弃实,是所至望。
我教原开无量门,就中念佛最为尊。
都融妄念归真念,总摄诸根在一根。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
如来金口无虚语,历历明文尚具存。
一入西方境自融,双眸顿觉翳销熔。
无边刹土光中现,遍界真身象外逢。
华衬玉栏红隐隐,树含金殿碧重重。
色空泯合浑无寄,镜像分明绝点踪。
境胜由来道易修,多生习气一朝休。
盘中甘露珠圆转,树上摩尼水倒流。
碧玉莲台承足稳,真金华瓣衬身柔。
三车已息驰求念,露地安然坐白牛。
琉璃地上绝尘埃,宴坐经行亦快哉。
锦绣织成行树叶,丹青画出众楼台。
漫空华雨诸天下,遍界香云大士来。
何处忽生新佛子,芙蓉又见一枝开。
土净能令心自空,无边妙色现其中。
千灯互照身光映,十镜交辉佛土融。
珠网重重悬宝树,天童历历在华宫。
龟龄鹤算浑闲事,直得虚空寿量同。
称性庄严非外得,天然果报自无穷。
一尘遍入诸尘里,万法全收一法中。
华映玉池人倒影,身游佛国地俱空。
色心依正原无碍,但得情忘境自融。
琼枝瑶草色长新,别有乾坤世外春。
红蕅华藏金砌鸭,绿珠帘映玉楼人。
尘沙莫计声闻辈,海水难量大士伦。
博地亦能容入会,何时得与圣贤亲。
寂静身心自偶谐,寻常历览兴无涯。
金幢倒映琉璃地,玉砌平铺玛瑙阶。
自有好华堪供佛,更无尘事可干怀。
何时得遂平生志,坐对鸳鸯水上排。
我佛慈悲相好身,随机应现不同伦。
尽虚空界元同体,极一微尘总是真。
叠叠髻螺山顶绿,弯弯眉相月钩新。
七重树下金莲上,处处追陪二大人。
相好凡夫皆具足,六通无碍异常伦。
直将果用为吾用,不改凡身作佛身(净土一生成佛,更无中阴入胎之事,唯除愿力欲往他方世界度众生者)。
周顾十方同指掌,遍游诸国似比邻。
回观此土修行者,龌龊生涯太苦人。
彼方殊胜事无穷,依正由来总不同。
铲尽青山铺碧玉,收干沧海出虚空。
法音自演风柯里,妙义频宣水鸟中。
诸佛众生同一体,互相周遍尽圆融。
净土因何独指西,要令心念有归栖。
一门入后门门入,初步迷时步步迷。
直就下凡阶上圣,不离烦恼证菩提。
莲华胜友应相待,何日归来手共携。
如来本愿非虚诳,称我名皆到此中(《大弥陀经》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志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莫患棘墙(三界)无客住,只愁枷锁(贪爱)几时空(或曰:若世间人皆往西方,则此方谁住?故以此喻晓之)。
百川归海水宁溢,万国朝王地岂穷(或曰:若世间人皆往生,则众生甚多,彼国如何容受?故以此释之)。
易往无人真可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