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实验心理学期末复习材料
题型:
1、名词解释 4-5个
2、简答 4-5个
3、试验设计 1个(占最大比重的成绩)
第一章:概述
一、实验心理学诞生的过程中3个重要人物及其所做贡献
(一)费希纳:(P2,一、P9)
费希纳被称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创立了影响深远的心理物理学,并成为实验心理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出版了《心理物理学纲要》。归纳起来,费西纳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
费西纳运用了心理物理学的方法,提出了费西纳定律(S = K logR),这一定律研究出了物理刺激的变化和感觉变化间的关系。
(1)证明了内部世界(心理和经验的世界)与外部世界(物理和环境刺激)之间存在联系,并且这种联系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表达。
(2)表明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存在差异,刺激强度增加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一有感觉的强度。
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
第一次将人类的心理现象进行了量化的表达,使人们有可能对人类心理进行实验研究。
(二)冯特:(P5,一、P10)
冯特是第一个把心理学变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人,他的著作有《对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人与动物的心理讲义》、《生理心理学原理》等,他对心理学的贡献有以下几点:
(1)冯特倡导用心理现象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
(2)冯特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在1879年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定量的科学研究,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学科;
(3)冯特培养了大批的心理学人才,从而推动了整个世界心理学的繁荣和发展。
(三)艾宾浩斯:(P7,一、P11)
艾宾浩斯在实验心理学起步阶段所做的重要贡献用一句话概括为:他发现并证明了实验法在整个心理学研究中都是有效的工具。代表作有《记忆》、《心理学概论》。他的贡献具体有以下三点:
1、开创了实验方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先河
2、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人工材料法
3、为实验心理学提供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节省法
4、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二、观察法、相关研究以及实验法各自的定义及优缺点:
(一)观察法:(P23,一、P22)
1、定义:一定程序收集描述性数据,简化复杂现象;研究者观察个体在自然情境下的行为模式
2、优缺点:
A 优点:
(1)是科学研究方法的第一步,具有直接性和描述性的特点;
(2)它可以帮助研究者选择和限定研究的范围做一些前期探索,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资料和课题。
B 缺点:
(1)无法让研究者对因素间的因果关系作出推论
(2)有时观察法所提供的资料并不充分,难以重复验证
(3)描述性限制常常被忽略
(4)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影响
(5)道德问题
(二)相关研究法:(P28,一、P24)
1、定义: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预测功能
2、优缺点:
A 优点:
(1)显示变量间的共变关系
(2)更进一步的推断因果关系
B缺点:
(1)相关研究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其选用相关研究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否得到了满足。(前提条件局限)
(2)相关研究法难以确定因果关系的方向
(三)实验法:(P33,一、P26)
1、定义:人为的、系统的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
2、优缺点:
A 优点:
(1)能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保证因变量的变化都是由自变量引起,从而进行因果推断
(2)经济
B 缺点:
1、不能认为有了实验法就可以抛弃描述性研究方法
2、与另外两个方法相比,人为的因素过多,不够自然
第二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自变量:(P58,二、P3)
(一)定义:在实验中,实验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就是自变量。
(二)操作定义:
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下定义,就叫做操作定义。
(三)自变量的水平:指自变量的一个取值(或操纵结果)
(四)操作:
对自变量的操作主要经历一下两个步骤:
(1)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具体操作方法可以使用:现有信息;通过操纵、创造情境状态;利用评定获得的信息(可具体举例子,不写这些)
(2)确定自变量的各个水平:要选择合适的水平数量、间距和范围区段;
前人的研究,预实验(可具体举例子,不写这些)
二、因变量:(P61,二、P11)
(一)定义:
由操纵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的反应称为因变量
(二)操作:
因变量的控制主要着眼于如和精确客观的记录下因变量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反应控制:
也就是试验者把实验中被试的反映控制在主试所设想的方向上,在人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