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重用课文的结构示意图剖析文章结构.doc

格式:doc   大小:4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用课文的结构示意图剖析文章结构.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3/29 文件大小: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用课文的结构示意图剖析文章结构.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重用课文的结构示意图剖析课文构思
在语文教学中课文的结构示意图是我们清晰地展现课文脉络,使课文化繁为简、条理化,把握课文主题思想的有力工具,是我们分析、理解课文的好帮手,同时也是我们用来剖析课文的构思的有力工具。但是笔者之前曾多次观摩了许多优质课影像,也曾多次亲临现场听了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的语文课,发现都只是将语文教学中课文的结构示意图作为把握课文主题思想,赏析课文的工具,而没有将其用作写作方面的有力工具来剖析课文的构思。就是有也只是泛泛而谈,三言两语,轻描淡写地一笔代过,有的干脆只字不提。似乎有一种只用其阅读之作用,而不用其写作之作用。不免让人觉得有几分遗憾。众所周知,每篇课文的结构示意图就是这篇课文提取的精髓,并适当作以加工。换句话说,可以把这看成是作者精心筹划的课文的主要“骨架”,这个“骨架”实际上就是课文的结构,那么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怎样来充分利用作者精心筹划的结构呢?下面仅针对其在剖析课文构思的作用略表陈述。

首先,能活跃作文构思的能力,防止作文结构呆板,千篇一律。

我们很多教师在使用课文的结构示意图时,只注意用其分析课文内容本身,没有将其作用延伸到写作的层面从作者的写作角度来剖析文章构思,以至于没有将平时的语文教学和作文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常把两者脱离开。这样,平时学生就对每篇课文中作者的整体构思模糊,读课文时,眼下匆匆,心中了了,读完了不知道课文在讲什么,抓不住课文得要领。因此,自己在作文时对作文的主体构思模糊,不是不想写,而是内心茫茫然不知何处入手,不知怎样来构思自己的作文。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敷衍了事的一种不良的****惯,于是便随兴而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记“流水账”式的不求质量,只求能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用这种态度自然写不出有“味道”的作文来。甚至更糟的是很多时候东拉一句,西扯一句,就那么几句话,胡子眉毛似的胡乱凑合在一块,连读都很难读不通,使人觉得那王二娘的裹脚——不长又“臭”(这种现象在较偏远的山区学校是很常见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教师在作文课上念一篇范文,在黑板上板书其大概的结构,要求学生仿写,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其结构单一、呆板。(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认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好处,总体来说不利于活跃学生作文的构思能力)如果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注意多利用课文的结构示意图从作者的写作角度来认真剖析课文的整体构思,加以引导。上述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其次,使理论联系实际,阅读和写作相得益彰。

一篇优秀的课文,除了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准确和精炼,具有独特、新颖的立意等,很大程度上还是来至于作者在整体上对课文的巧妙构思。通常是各部分之间的一个有机的结合整体。比如,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安排前后顺序等。总的来说,其结构是完整、严谨、自然、匀称的,不能随意调动。而这点恰恰又是我们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容易忽略的,至少很少和****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常常只是站在读者的角度来审视这篇课文的思想内涵,赞美课文在整体上给我们带来的美感,享受其中的好词佳句所带来的冲击。可是,再美的花没有绿叶衬托
,离开了整体,不足以叫人称奇叫绝;再奇的绿叶没有花儿点缀,一样不足以使人陶醉。同样的道理,这些好词佳句离开了作者苦心酝酿的氛围(文章的整体结构),这些好词佳句也就没有它原本那样好、佳了, 至少是达不到它在其中那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