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颈椎骨折病人的护理(八月份业务学习).ppt

格式:ppt   大小:315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颈椎骨折病人的护理(八月份业务学习).ppt

上传人:ranfand 2018/3/30 文件大小:3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颈椎骨折病人的护理(八月份业务学习).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颈椎骨折病人的护理
一、解剖生理
颈椎分为上颈椎、下颈椎。
1、上颈椎系指第2颈椎以上的颈椎部分,包括寰椎、枢
椎和颈枕关节。寰椎:呈不规则环形,上与枕骨相连,分侧块、
横突、前弓、后弓。横突对头颈部旋转活动起平衡作用。前、
后弓均较细,尤其与侧块连接处,易遭受暴力而引起骨折脱位。

2、枢椎其上方的齿突具有枢的作用,齿突根部较细,在
外伤时易骨折而危及生命。

3、下颈椎指第3-7颈椎之间的颈椎部分。由于颈椎、椎
弓根短而使椎间孔较为狭窄,下颈椎骨折时易使脊神经受到挤
压。下颈椎活动度大,周围缺乏组织保护,故发生于此段的骨
折脱位较上颈椎多,且多半有脊髓损伤。
2
二、病因病机
颈椎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肌肉牵拉、病理性损伤,
易引起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颈椎骨折或脱位。任何一种损
伤均可能伴发颈髓或脊神经损伤,一般情况下与椎体损伤程
度成正比。常见病因:
交通事故
跳水损伤
高处重物坠落砸伤头颈部
悬吊致伤
按摩手法过重等
3
三、临床表现
1、颈痛、局部压痛、颈肌痉挛、颈部活动受限,被迫体位
2、脊髓损伤后的一系列临床表现。肢体感觉运动、各种反射等不同程度受限。上颈椎骨折合并脊神经损伤时病情急而危重,死亡率极高。
3、X线或CT片显示颈椎骨折或脱位,上颈椎X线片取正位、侧位、张口位;MRI显示颈髓损伤程度。
4
四、治疗原则
1、按急诊收住院,严密观察,做好急救。
2、单纯骨折或脱位,多采用枕颌带或颅骨牵引4-8周,必要时手法准确复位,后改用头盔或头颈胸石膏固定。


3、合并颈髓损伤或颈椎不稳者,在病情许可情况下采用切开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式分前路、后路,但多选用前路。
5
五、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防颅脑或延髓合并伤。
2、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材,必要时行心肺监护。
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并做好各项护理。
4、颅骨牵引病人,在保证有效牵引的同时预防各种并发症。
5、针对病人具体情况做好心理护理。
6、合理调配饮食,进食宜流质,少量多餐,防止呛入气管。
7、及时向病人进行自护知识指导,早期正确指导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
8、手术病人做好手术前各项护理。
6
六、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
1、应激心理反应(恐惧、紧张、焦虑)
热情接待病人,将病人安置在安静、舒适、备好急救用品的房间,使病人感到安全、温暖。
在病人保持正确体位情况下尽力为其缓解疼痛,减轻躯体不适。
颈部尽量制动,向其讲解有关疾病知识或介绍一些好转、恢复病例,使其了解此病需卧床较长一段时间,尽量保持心理平静,以超人的耐心和顽强的毅力逐渐适应床上生活。
多深入病房和病人谈心,视病人如亲人,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各种不良语言刺激,使其保持心情舒畅。
做好家属思想工作,使其了解疾病的发展、转归,很好照顾病人,尽可能满足其各种需求,消除思想顾虑。
7
2、颈椎骨折时有呼吸机麻痹的可能
严密观察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判断有无呼吸困难,必要时用心肺监护仪,或采用无创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连续监护,及时发现缺氧情况,并予以纠正。吸氧时氧流量2-4L/min。
观察口唇、指甲有无紫绀。
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材,必要时应用呼吸机协助呼吸或行气管切开,同时做好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8
3、颅骨牵引术有效果不佳的可能
保持颅骨牵引轴线正确合理,根据颈椎损伤机制和类型,决定牵引轴线。
保持适宜的牵引重量。维持牵引一般采用2-4kg牵引力,整复骨折或脱位,第1颈椎用4-5kg,每向下一颈椎节段增加2-。大重量牵引床边有医护人员看护,半小时床边X线摄片1次,复位后维持重量牵引。
保证牵引时间不少于6周。根据需要调节床头高度,改变床面倾斜度来调节反牵引力。
每日检查牵引轴线,牵引力、反牵引力量是否适宜,检查牵引弓的松紧度;牵引的第1周,常有牵引弓松动倾向,每隔1-2d将紧固螺丝拧紧半圈。
牵引期间,头颈部制动。头两侧可用砂带固定,避免大幅度翻身,始终保持正确体位。
9
4、颅骨牵引后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为防止局部渗出和水肿,每日观察钩眼附近及枕部头皮处有无渗液和头皮水肿,发现后注意与感染鉴别,必要时可给予热敷和按摩。
防钩眼感染。穿钩眼局部每日用75%%碘伏消毒液消毒2-3次。观察钩眼处有无红肿、疼痛、脓性渗出物等,同时观察体温变化。
颅骨牵引术后,注意观察心肺功能,防意外;同时观察肢体感觉、运动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处理。
及时缓解牵引术后腹胀、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避免因肠胃不适引起病人躁动。
定时按摩枕后部、骶尾部等骨突受压部位皮肤,每1-2h按摩1次;枕后部可垫棉圈或棉垫,防褥疮发生。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