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潍坊学院《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数字媒体技术;总学时:54学时;学分:
一、说明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和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图像理解、虚拟现实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学完本课程学生应该能结合MATLAB 图像处理工具箱,使用C、VC 等语言编程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内容有:数字图像的获取、显示、存储等基本技术,图像变换、压缩编码、增强、复原、分割、分类、描述和图像知识表示等基本原理。通过例题的实际运作和实验练习,为今后从事数字图像信息处理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在掌握图像处理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图像处理的各种课题,包括正交变换、几何变换、增强、恢复、分割、重建、压缩、二值图像处理、形态学处理、运动图像分析及应用等。同时,要求应用此原理在微机上实现图像处理的软件设计与编程实现。
教学思路: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根据各章节内容的特点因章节施教,启发式教学贯穿始终。本课程实践性较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充分统一。10学时的实验既有验证性实验又有设计性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数字图像处理原理及技术的真正理解,并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二、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
第一章数字图像处理导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1)数字图像处理概念;
(2)数字图像处理的内容及与其他相关学科关系;
(3)数字图像处理系统构成;
(4)数字图像处理特点及应用。
2、教学要求
(1)掌握数字图像处理基本概念;
(2)掌握图像处理系统构成;
(3)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特点及应用。
第二章数字图像处理基础(4学时)
1、教学内容
(1)人眼的视觉原理;
(2)图像数字化;
(3)数字图像数据结构与文件格式;
(4)图像灰度直方图;
(5)图像特征与噪声。
2、教学要求
(1)了解人眼中图像形成的原理、视觉亮度范围和分辨率、视觉适应性和对比灵敏度、视觉错觉;
(2)掌握图像数字化过程、采样及量化与数字化图像间的关系;
(3)掌握数字图像数据结构与常用文件格式;
(4)掌握图像灰度直方图概念、性质及应用;
(5)了解图像特征提取与特征空间、图像噪声相关概念。
第三章图像变换(4学时)
1、教学内容
(1)图像变换概述;
(2)傅立叶变换;
(3)其它常用可分离图像变换;
(4)多尺度几何分析。
2、教学要求
(1)掌握图像变换的有关概念;
(2)熟练掌握连续傅立叶变换、离散傅立叶变换和二维离散傅立叶变换的性质;
(3)了解沃尔什变换、哈达玛变换、离散余弦变换、小波变换等常用可分离图像变换;
(4)了解图像多尺度几何分析。
第四章图像增强(6学时)
1、教学内容
(1)图像增强的点运算;
(2)图像的空间域平滑;
(3)空间域锐化;
(4)频率域增强;
(5)图像的彩色增强;
(6)图像代数运算。
2、教学要求
(1)掌握图像灰度级校正、灰度变换、直方图修正及图像的局部统计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