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优化训练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优化训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优化训练
根底训练
,错误的选项是〔 〕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开展的主要动力
,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
,在起步早晚、水平上下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解析】此题考查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知识。
【答案】D
〔 〕
【解析】要注意题目问的是国内背景,而不是国际背景。
【答案】C
〔 〕
→城乡一体化地带→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
→小城镇为主导→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
→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城乡一体化地带
→小城镇为主导→城乡一体化地带
【解析】此题考查城市化的相关知识。
【答案】A
,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
,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
,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土壤肥力下降
【解析】要注意题目问的是“生态破坏〞,而不是环境污染。
【答案】D
,其开展有赖于〔 〕
【解析】珠江三角洲依靠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得以快速开展。
【答案】B
,目前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是〔 〕
【解析】A、B、C三项是珠江三角洲相对于长江三角洲的劣势。
【答案】D
〔2022广东惠州高三调研,6~7〕我国“十一五〞规划把推进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开展放到重要位置。环渤海城市布局由三个都市圈〔京津唐、辽中南、山东半岛〕构成。
“三圈〞以特大城市为核心,城市聚合轴为骨架,都市圈为网络。它将带动和推进环渤海地区的城市化。结合以下列图及学过的有关知识完成7~8题。
〔 〕
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地形为平原为主
③处在湿润气候区
④海运便利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④
,正确的选项是〔 〕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解析】第7题,要注意问的是三个都市圈共同的“自然特点〞。第8题,可用排除法,环渤海地区三个都市圈的城市密度并不相同,A项错误;由于工业化的推进,环渤海地区三个都市圈的城市化开展迅速,C项错误;我国经济最兴旺的地区是长江三角洲,而不是环渤海地区,D项错误;只有B项是正确的。
【答案】
。
材料一:借助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良好的区位条件及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和侨乡的优势,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如以下列图〕。但是现在,优势弱化,劣势凸现,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速度甚至落在了长三角之后,面临严峻挑战。
1985年
2022年
1985年与202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开展的比较
材料二: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兴旺,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22年的财政收入中,长三角地区的奉献份额超过了1/4。
材料三: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城市化开展模式图。
〔1〕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性条件是__________。
〔2〕从“1985年与202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开展的比较图〞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3〕文中提到珠江三角洲“优势弱化,劣势凸现〞当中的“优势〞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劣势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开展模式有何异同点?
【解析】此题通过珠三角与长三角的比较,考查区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调动相关知识即可作答。
【答案】〔1〕对外开放的政策
〔2〕城镇数量增加 城市规模〔级别〕扩大
〔3〕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 经济腹地范围比长三角小、地理区位不如长三角优越、大城市为依托不如长三角密集、科技力量不如长三角雄厚、经济根底不如长三角好等
〔4〕相同点:两个地区都是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开展;不同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是通过外资企业的建立,吸引大量农业人口进厂务工,促进了城市化。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主要是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的辐射下,乡镇工业崛起,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带动了城市化的开展。
综合提升
,主要表现在〔 〕
①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交错分布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③逆城市化现象凸显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分两个主要阶段,即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主导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1990年以后为第二阶段,主导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推进,表现为城市数量猛增、规模扩大,形成城市群。
【答案】C
读“珠江三角洲产值增长图〞,完成11~12题。
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
〔 〕
【解析】第11题,阶段Ⅰ处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接受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第12题,珠江三角洲的进一步开展,受到腹地狭小限制,尤其是南岭的阻挡作用。
【答案】
“城中村〞的现象,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
A.“城中村〞现象是城市开展的必然结果
B.“城中村〞为城市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条件
C.“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开展中较普遍的现象
【解析】“城中村〞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经济畸形开展的结果,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开展不相适应,这里在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方面都存在隐患,制约城市化的进一步开展。
【答案】D
下表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统计数据,据此完成14~16题。
对外贸易总额
〔亿美元〕
2022年
2022年
2022年
外商直接投资
占全国比重
第一、二、三产业比例
人均GDP〔元〕
长三角
1381
5024
%
4∶55∶41
40612
珠三角
1684
4107
%
3∶51∶46
41990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经济开展速度有所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
、劳动力价格上涨
,广东省也正在加快出省高速公路通道建设。其意义是〔 〕
,分散大城市职能
,开展外向型经济
、珠三角地区产业开展的主要方向是〔 〕
,改造传统产业
,成为日用品主要产地
,开展特色产业
,建设出口创汇农业基地
【解析】第14题,A项没有变化,珠三角地区仍然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B项是经济开展的必然结果;C项可以实现珠江三角洲产业的升级,利于经济开展;D项属于城市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虽然会影响经济开展,但这不是主要矛盾。第15题,A项属于城市建设过程中缓解大城市用地矛盾方面的问题;B项不属于针对广东省开展的意义;D项,高速公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利于区域内的联系,而不是对国外的联系。第16题,B项属于珠三角改革开放初期的开展方向;C项中资源优势不明显;D项开展农业与我国的工业基地建设相矛盾。
【答案】
,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开展中出现的问题是〔 〕
【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开展的。随着其他地区的开展,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的崛起,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所以珠江三角洲外资占全国比重逐年下降,而长江三角洲地区不断上升。
【答案】C
18.〔2022福建福州八中质量检查,26〕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摊开中国地图,只要细心看一下,便会发现中、东部经济空间格局好似一张弓箭。东部沿海地区是弓背,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都市圈分别是弓的南北两端,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带是弓弦,长江经济带是弓箭。弓弦和弓箭的交会处,有一个城市圈,成为“中国弓〞的发力点和搭箭点。这个城市圈就是武汉城市圈。
材料二:弓箭示意图。
材料三:三城市年内气温和降水量图。
〔1〕根据材料一,写出材料二图中A、B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
〔2〕写出材料二中A、C、D与材料三中相对应的三地编号。
A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3〕材料二图中,A、B、C三处中有春旱和伏旱现象的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简述B地旱情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4〕材料二中B—D工业地带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工业地带;简述B—D工业地带开展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解析】第〔1〕题读图即可作答。第〔2〕题,可判断甲、乙、丙分别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同时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乙比丙的纬度高,其他问题便可迎刃而解。第〔3〕题,有春旱和伏旱现象的分别是华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第〔4〕题,根据图示信息知,B
—D工业地带是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①地理位置:绝对位置、相对位置;②自然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土地、水源等;③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技术、市场、交通、政策等。
【答案】〔1〕京津冀都市圈 武汉城市圈
〔2〕甲 丙 乙
〔3〕A B 7、8两月,B地受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反气旋〕,产生下沉气流,以无雨晴天为主,形成伏旱。
〔4〕长江沿岸 农业根底好,为工业提供原料,有色金属资源丰富;能源充足,有众多大型水电站;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利用长江“黄金航道〞,可以实现水陆、江海联运;劳动力充足。
教学参考
一、主流版本比照〔必修三〕
版本
人教版
湘教版
中图版
鲁教版
章
〔单元〕
第四章 区域经济开展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开展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开展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开展
结构差异
第一节
区域农业开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开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开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开展
经济兴旺地区的可持续开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开展——以美国为例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第五节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开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内
容
差
异
①对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农业特点、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开展方向作了重要讲解。②重点阐述了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对策
①对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地区专门化和可持续开展作了阐述。②对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及其产生的问题作了重要讲解
①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和可持续开展作了重点讲解。②对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了讲述
①对东北的自然环境、土地资源特点、农业生产和布局及可持续开展作了讲解。②对珠江三角洲开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作了重点讲解
二、教学资料下载
〔1〕平原区:地广人稀,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严重。农业开展方向是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的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农业开展重点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市场能力为重点,开展适合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开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方向开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2〕西部草原区:宜牧面积广,草类茂盛,畜牧优质,但草场退化问题突出。今后开展方向是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开展重点是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开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开展集约化食草畜牧业。
〔3〕山区:宜林面积广,森林资源丰富,由于林地面积缩小、采育失调,森林质量有所下降。今后开展方向是以森林资源的保护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开展特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开展重点是大力开展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基塘农业指我国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利用当地优越的水、土、气等自然资源创造的一种良性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通常包括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等形式,是目前国内外较为理想的农业生态系统之一。其原理是利用陆基和水面,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工程,使之形成相互衔接、良性循环的几个生态链条,使系统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得以传输,从而成为一种良性生态系统。基塘农业不同于一般的农业,它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但又保持了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基塘农业所建立的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等循环系统是一种高效的人工农业生态系统,是合理利用水、土等自然资源开展农业生产的有效途径。
立体农业就是利用光、热、水、肥、气等资源,同时利用各种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在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空中以及前方前方同时或交互进行生产,通过合理组装,粗细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产优质生产系统,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如在葡萄地里种草莓,草莓收后种菜等。在河口库区,水库水面开展网箱养鱼、银鱼养殖及库汊养鱼开发,环库开展猪鸡水禽立体养殖,这也是立体农业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