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传播学视角下网络舆情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播学视角下网络舆情分析.doc

上传人:fxxwwxb 2018/3/30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播学视角下网络舆情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传播学视角下网络舆情分析
2018-01-15 00:30:09 科技传播2017年24期
王欢
摘要 20世纪早期出现了一门新兴社会科学——传播学,它是一门与其他不同学科有着紧密联系的交叉学科,传播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社会互动的行为,人们通过这种互动保持相互联系的同时产生相互影响的关系。网络舆情是在互联网的产生和迅速发展中形成的,通过网络对社会某一热点现象进行的自我认识和政治态度。以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进而提出舆情管理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传播学;网络舆情;现状与成因;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201-0154-02
在互联网崛起的过程中,网络被大众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网络中的舆情形成开始替代以往传统的舆情反应形式。由于网络消息传播的迅速性,在好消息周知的同时,一些带有片面主觀意见的恶劣消息也随之扩散,造成一些地区群体事件的爆发,影响稳定的社会局面。文章通过传播学的概念、传播的构成要素入手,进而联系网络舆情的现状与形成原因,提出一系列网络舆情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1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20世纪30年代以来跨学科研究工作一直紧密的进行着,经过研究者不断地探究发现最终形成了研究工作的结晶——传播学。它不仅与新闻学、社会学、政治学、信息论等多个学科有密切关联,同时它也对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进行研究。传播的基本过程可以理解为拥有传播活动从而形成的基本要素的过程。举个简单的例子:小张打电话给小王说:“周末我们去海洋公园吧。”小王点头答应了。这是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询问对话,但是其中包含了商量的语气,因此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协商性传播过程。一个完善的传播过程,需要包括接受消息的人的反应或者反馈。那么,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由以下几点构成:
传播者,又叫做信源。顾名思义就是信息的发出者,最根本的信号就是来源于此。不论是个人还是群体都可以是传播者。
受传者,即信宿,是最终接收到消息或对消息有所反应的对象。
讯息,能够完整表达传播者的意义,同时使受传者可以接受或理解,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进行社会互动的介质。
媒介,从字面我们不难理解媒介是起一个传播作用。也可以被叫做传播渠道或者手段,各种讯息的传达都需要媒介作为中间桥梁进行连接。
反馈,在接收端在受传者在接受到讯息时会做某种或者某些反应或者反馈,同时对传播者而言,反馈作为他的反作用而存在。
2 网络舆情现状及其成因
网络舆情的概念
“舆论情况”简称舆情,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空间范围内,围绕方今某一社会事件的因由、进程和最终结果,作为主体的大众对作为客体的执政者及其他各类组织及其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是较多群众关注社会中各种突发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所表达的观念、态度等表现的集合。而网络舆情是在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中形成的,作为一种新兴的概念模式,网络舆情可以理解为:网络舆情是以互联网为媒介针对社会某一重大事件、问题在网络上对社会问题发表有差别的概念、政事偏向或意识形态的一种社会舆论表现形式,它也可以说是舆论形式中的一种。
网络舆情的现状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郝文江、马晓明、武捷三位研究员对网络舆情现状已经形成了具体的钻研剖析,结合其调查分析结果笔者认为网络舆情的现状主要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