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2
文档名称:

十堰市十三五旅游业.doc

格式:doc   大小:532KB   页数:10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十堰市十三五旅游业.doc

上传人:85872037 2018/3/31 文件大小:5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十堰市十三五旅游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十堰市“十三五”旅游业
发展规划纲要
十堰市旅游委
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016年11月
目录
第一章解读十堰 1
一、十堰“十二五”旅游建设成就 1
二、十堰“十三五”旅游发展优势 4
三、十堰“十三五”旅游发展症结 6
第二章方向研判 8
一、国家政策环境 8
二、旅游行业转型 10
三、旅游市场分析 10
四、发展方向与愿景 12
第三章战略定位 13
一、指导思想 13
二、总体定位 13
三、功能定位 13
四、发展战略 13
五、空间结构 15
六、战略路径 16
第四章重点片区发展规划 20
一、大武当山山水休闲养生度假核 20
二、十堰城市综合服务与游憩区 24
三、汉水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翼 31
四、十堰—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翼 34
五、沿汉江山水生态文化体验廊 36
六、武当山-神农架山林生态休闲廊道 37
七、竹溪-竹山-房县城乡生态游憩廊 37
八、精品旅游线路 38
第五章乡村旅游系统 40
一、“十三五”发展目标 40
二、形成三大乡村旅游产品 41
三、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 45
第六章旅游服务系统 46
一、“智慧十堰”智慧旅游创建工程 51
二、“信息十堰”旅游服务中心工程 52
三、“畅行十堰”旅游公共交通系统 53
四、“休闲十堰”全域风景道系统 55
五、“人本十堰”公共配套服务提升工程 56
六、“购物十堰”旅游商品系统构建工程 59
第七章旅游产业系统 63
一、旅游+汽车 63
二、旅游+农业 64
三、旅游+文化 64
四、旅游+养生养老 65
五、旅游+体育 66
六、旅游+林业 67
第八章旅游营销系统 69
一、营销目标 69
二、旅游品牌形象创建 69
三、旅游营销方案策划 70
四、旅游营销渠道选择 75
第九章发展保障系统 76
一、创新旅游管理体制 76
二、活化旅游投融资保障 76
三、强化旅游用地管理 77
四、推动旅游人才建设 79
五、完善旅游市场监管 81
六、优化环境保障 81
第十章各县市区发展引导 83
一、张湾区 83
二、茅箭区 83
三、郧阳区 83
四、丹江口市 83
五、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 84
六、郧西县 84
七、房县 84
八、竹山县 84
九、竹溪县 85
附录一行动计划表 86
附录二:“十三五”重点旅游项目库 91
附录三:“十三五”一般旅游项目库 97
解读十堰
一、十堰“十二五”旅游建设成就
“十二五”是十堰市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起始阶段,过去五年是十堰旅游综合实力提升的关键五年,是旅游综合效益大增强的重要五年,是旅游产业地位日益凸显的竞进五年,五年的发展,推动了旅游业的大转型,实现了旅游发展格局的大优化,明确了旅游业发展的大目标,基本形成了以武当山为龙头、A级景区为骨干、乡村旅游为网点,山水城一体、文旅农互动的旅游发展大格局。
(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1、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十二五”是十堰旅游综合实力大提升的关键五年。截止到“十二五”末,十堰旅游旅游接待总人次4010万(%),(%);旅游项目总投资300亿,规模以上旅游企业达309家;游客过夜率达53%,人均消费748元;实现旅游带动全市16%贫困人口脱贫。
2、产业地位日益凸显
“十二五”期间全市旅游业地位逐渐增强,成为仅次于汽车产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十二五”末,十堰旅游总收入占GDP的23%,%,带动直接就业人口25万人,旅游项目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左右。
3、项目投资累计突破
“十二五”期间十堰旅游项目投资累计超300亿元,形成包括竹溪县乡村旅游“三廊”项目、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沧浪海旅游港项目集群、武当山太极湖项目集群等7大项目集群带动支撑。
4、旅游品牌创建瞩目
“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家、国家5A级景区1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家、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40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5家。实现了5A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旅游强县的“零”突破,进入了中国旅游百强城市。
(二)全域旅游格局形成
“十二五”期间,十堰旅游以武当山为龙头,汽车城为核心,县市区为节点,A级景区为抓手,乡村旅游为网点,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武当山特区、郧西县、房县、竹山上康镇列入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三带”空间基本形成,包括城郊生态文化游憩带、竹房城乡一体化生态旅游带、环库区汉江生态旅游带。
(三)“旅游+”业态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