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亲子关系促进工作坊——家庭社会工作的示范.doc

格式:doc   大小:4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亲子关系促进工作坊——家庭社会工作的示范.doc

上传人:aena45 2018/3/31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亲子关系促进工作坊——家庭社会工作的示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亲子关系促进工作坊——家庭社会工作的示范
亲子关系促进工作坊
——家庭社会工作的示范
【作者】张莉萍
【作者简介】张莉萍(1967-),女,壮族,广东商学院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专业教研室助理研究员,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广州 510320)
【内容提要】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利用团体辅导技术,专业的社会工作在微观层面帮助改善家庭亲子关系,帮助父母提高与孩子沟通技巧,实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宗旨和目的。在校园社会内部,教职工也面临家庭亲子关系这一家庭与社会问题。本文以一个校园亲子关系促进工作坊案例,解释亲子工作坊实务工作的理论依据与相关研究,表明了社会工作专业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和潜力。
【摘要题】社会工作
【关键词】和谐社会/亲子工作坊/亲子关系/家庭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实务
【正文】
家庭是社会基本细胞和单位,只要和谐小家庭健康存在,和谐民主的大家庭的建设就非常有利了。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校园工作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在校园家庭关系中,如何处理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样是令身为父母亲的教师们非常头疼的话题。虽然大多数教职工身为教师,但师生关系毕竟与亲子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人师表者也常面临亲子关系问题。据一项调查研究报告反映,即使是教育系统的优秀女性群体,尽管她们整体上婚姻家庭生活状况良好,但“作为母亲其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常常产生情绪上的困扰”[1]。
近年来,在港台地区社工界、心理辅导界流行的亲子关系促进工作坊,正是针对家庭亲子系统运转不良而广泛开展的服务形式,较有效地提升亲子沟通能力。本着社工实务精神,针对高校教职工这一独特的服务对象,笔者策划了一场的亲子关系促进工作坊,其目的和宗旨意在实践“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主题,进一步探讨建设和谐校园的具体途径、方法和手段,尝试验证社会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潜力和作用。
一、亲子工作坊理论与研究
(一)理论依据

众所周知,社会工作学的科学化进程是与心理学的发展紧密相连的。1950年代以后,由美国心理治疗界兴起的家庭治疗运动在欧美蓬勃发展,各种家庭治疗理论模式风起云涌。相对于传统的个人治疗模式,把人的问题归因于人的内在需要或成长发展的冲突矛盾,家庭治疗模式借助于家庭系统理论的研究成果,把人的问题归因于人与人的互动关系内产生的不平衡状态,从而使传统的心理治疗手法把问题的焦点由个人的内心转移到家庭系统的模式、规律、动态以及平衡之上。比如,从系统理论来看,儿女出现问题,很大程度反映夫妇二人关系出现了问题[2](P93)。直到1990年代受后现代建构主义的认识论冲击以前,在近五十年的一段时期内,相继出现了梅利
·鲍恩的家庭治疗法、萨提亚的联合家庭治疗法、米纽秦的结构家庭治疗法、迈克·怀特(Michael White)与大卫·艾普斯顿(David Epston)的叙事治疗法。
萨提亚的沟通理论是亲子工作坊的直接依据。“当涉及解决家庭问题或团体关系时,运用家庭系统理论、沟通与互动沟通理论的许多具体概念是最恰当的;这些概念的引用是处理亲子关系的最佳工具。”[3](P251)萨提亚的治疗模式认识到家庭在人的自我观念与行为模式形成中的重要性,并且希望通过对家庭历史的追溯与家庭沟通方式的理解,找出家庭成员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家庭互动方式改变,达到个人成长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