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全球首例艾滋病治愈病例.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全球首例艾滋病治愈病例.docx

上传人:mh900965 2018/4/4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全球首例艾滋病治愈病例.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蒂莫西·雷·布朗是迄今全球唯一公认被治愈的艾滋病人。关于布朗的报道铺天盖地,而他的主治医生吉罗·胡特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前不久,在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胡特医生首度讲述了他治愈布朗以及与诺贝尔奖交集的故事。而艾滋病毒发现者,200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诺西,也独家接受了本报专访。
这组报道,呈现的正是人类30多年来在抵御艾滋病病魔侵袭时不懈斗争的缩影。
一篇文章的灵感启示
1996年冬日的一天,柏林洪堡大学医学院三年级学生胡特拿到了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其中收录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斯蒂芬·奥布莱恩等人关于HIV感染和AIDS进展抵抗基因的一篇文章。
胡特从文章中了解到,尽管艾滋病对一些人而言意味着噩梦,但对另一些人却无法构成威胁——这些人天生存在一种基因缺陷。R5基因中缺失了32个碱基,R5-Δ32。
“因为一种天生的基因缺陷,艾滋病病毒无法进入淋巴细胞,也就不再对生命构成威胁。”这引起了胡特强烈的兴趣:能否利用基因缺陷找到治愈艾滋病的疗法?能否将艾滋病病人的淋巴细胞全部以这种基因缺陷的细胞置换?
事实上,在这以前,胡特对传染病或HIV并不“感冒”,血液病和肿瘤学才是他关注的重点。柏林夏洛蒂医院是胡特长久以来的梦想。这是欧洲最大的综合医院,也是欧洲最具传统的医院之一,征服白喉的先驱者埃米尔·冯·贝林、病原细菌学奠基人罗伯特·科赫、化学疗法先驱保尔·埃尔利希……德国超过半数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都来自这个医学中心。胡特梦想着能在这里为癌症病人服务、开展试验,他的终极目标是治愈癌症。
医学院毕业后,胡特进入了柏林夏洛蒂医院工作。按照自己的规划及努力,胡特成为了血液科医生。他奔波于门诊与病房之间,实施了多例骨髓移植术,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直到2006年,蒂莫西·雷·布朗出现了。
机会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布朗,一名居住在德国柏林的美国翻译,1995年他被检测出血液中携带HIV病毒。这种病毒能在人体中潜伏十余年之久,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艾滋病。
“Gibt es keine heilung.(无法治愈)”主治医生用轻柔、缓慢的德语告诉他。
艾滋病每年夺去上百万人的生命。在布朗之前,从未有过任何治愈的病例。这个检测结果好比一张判决书——死刑并缓期若干年执行。
布朗并没有惊慌失措。他继续自己的工作,和来自前东德的“男友”米歇尔同居。幸运的是,最初十年,他体内的HIV病毒显得温顺而隐忍,并未对他的健康造成困扰。
然而新的麻烦来了,他被诊断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一种五年生存率仅为25%的绝症。
在夏洛蒂医院,胡特为布朗进行了第一次化疗。但7个月后,白血病复发了。
胡特清楚地意识到,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布朗白血病的唯一希望。
作为血液病医生,胡特对艾滋病了解得并不多,但随着对布朗治疗的深入,十几年前《科学》杂志的文章出现在他的脑海,他想起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一类具有基因自然突变的人群对HIV有免疫功能”。这类人群在北欧可以找到,在德国的比例约为1%。
“我们为什么不做一点更好的事情?”胡特决定赌一把,R5-Δ32突变型捐献者的干细胞,将会发生什么呢?不仅白血病能治好,艾滋病也可以治愈。
如今,胡特更愿意将“干细胞移植治疗艾滋病”的想法看做一个血液病医生通过不断思考而得的过程。但不得不承认,扎实的知识储备和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