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非典时期企业五大典型案例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非典时期企业五大典型案例论文.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4/6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非典时期企业五大典型案例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非典时期企业五大典型案例论文
..毕业在“非典”的日子里,企业们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本分地维持公司的体面,有的不遗余力抓住“非典”的商机,有的却错失可能产生转折的机会……
案例一保险:SARS是一面镜子
当SARS肆虐的时候,保险公司被推到了这面镜子的面前。
在4月22日之前,内地保险业一直按兵不动,保持沉默。而此后,各家保险公司纷纷着手理赔“非典”。这一转变源于21日后各级保监部门的表态:保险公司不得拒付“非典”险。
22日..毕业,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向因患“非典”身故的某女士家属发出5万元人民币的身故保险金认领通知,这是北京市首位获赔的“非典”投保人。此后,平安还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专门的团体保障计划。
25日,太平人寿率先宣布将在28日正式推出“非典型性肺炎住院现金保障”服务,这是内地首家开展此项服务的保险公司。与此同时,各家保险公司也纷纷表示,除重大疾病险外,大部分住院类险种和具有疾病身故责任的险种都可使“非典”患者获得赔付。据说,现在的“非典”类险种正在热卖中。与内地保险公司的仓促“变脸”不同,早在4月初,香港中银人寿就推出了“非典型肺炎住院现金保障”服务,盈科保险也推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保障产品”。与此同时,台湾幸福人寿也迅速表示,凡是该公司医疗险保户“一律提供SARS医疗理赔”。借助时势,各家保险公司各出奇招,抢占市场。
点评:“非典”是新发生的传染病。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挑战与机遇同在。香港和台湾寿险公司借此商机大大地推广了自己的品牌,而如果内地人寿保险公司也能够迅速做出市场反应,其社会与经济效益必然不菲,而内地保险市场随之将会发生何种变化呢?SARS是一面镜子,内地保险业存在的问题显露无遗。
案例二口罩:考验商业良心
当SARS进入公众视线的时候,口罩也开始“流行”起来。一时间,口罩成了对抗“非典”的必需品。与此同时,一场商业良心的考验也悄然开始。一些商家在不断膨胀的经济利益驱动下,趁机出售劣质口罩。 4月21日,北京市工商部门对小商品市场相对集中的地段和部分重点药业经营企业所经营的有关防“非典”商品进行了地毯式排查。
在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劣质口罩的问题最为严重。在北京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之一——天外天市场,主办单位也会同月坛工商所对销售摊位进行了自查,查出了4000多个涉嫌虚假宣传的防
“非典”口罩。
上述被工商部门查扣的劣质口罩大致有三个特点:一是外包装袋上除了标明“21层脱脂纱布口罩”之外,没有任何生产信息,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二是这些标称“多层”的口罩,剪开内层后,里面竟然是纱布条,有的甚至塞的是面巾纸;三是相当一部分产品没有独立包装,污染情况令人触目惊心。除了口罩,其他抗非典商品也同样面临商业良心的考验,部分商品的价格翻倍乱涨。为此,北京市物价局22日发出了《关于对部分市场调节价商品和服务实行最高限价的通知》。
点评:精明的商人总是能够及时抓住商业机会,但是一个有秩序的市场更需要有商业良心的商家。“非典”突如其来,口罩大行其道,卖口罩的自然大大的有利可图。然而,“黑心”商人在卖着劣质口罩的同时,也在丧失商业良心。众所周知,从古至今,发国难财的人始终是万人唾弃的对象。
案例三中药:老字号同仁堂的能量
在SARS以惊人的速度传播的同时,众多的医药厂家、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