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岳亚飞
序言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是一种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痒、黄疸、产后症状消失及病理上胆汁淤积为特征。
主要危害胎儿,引起胎儿窘迫、早产、死胎、死产,使围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率明显增加。
ICP是继病毒性肝炎后引起妊娠期肝病的第二位常见原因,约占妊娠期黄疸的1/5。
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
过去认为该病在我国罕见,但近10余年来各地均有报道,%~%。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IC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根据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及实验室研究,发现ICP的发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雌激素
遗传
免疫
环境因素
ICP的发生率在不同地区和国家有极大差异;
而且发病率在冬季明显高于夏季;
ICP发生率与饮食中硒的缺乏明显相关。
ICP患者胎盘硒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低硒有可能导致胎盘GSH-Px活性下降,抗氧化防御功能减弱,自由基形成,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损伤组织细胞生物膜结构和功能,引起组织细胞肿胀和反应性增生。
表1 两组孕妇血硒、胎盘硒及血GSH-Px活性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血硒
胎盘硒
血GSH-Px
(mg/L)
(mg/kg)
(活力单位)
ICP组
30
±
±
±
对照组
30
±
±
±
P值
<
<
<
ICP孕妇体内增多的雌激素或代谢异常的雌激素使肝细胞膜Na+、K+-ATP酶活性降低,膜流动性降低及肝细胞合成蛋白的改变等引起肝内胆汁淤积。
遗传因素决定了孕妇的易感性,而环境因素则诱发其发生并决定其严重程度。
小结
二、诊断
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ICP诊断并不困难,但应注意和病毒性肝炎相鉴别。
约80%的患者瘙痒起始于孕30周后,20%起始于28~29周,有的甚至更早,最早的起于孕6周时。
瘙痒程度不一,
用一般药物治疗无效。瘙痒于分娩后立即或数小时、数日后消失,只有个别病例可持续数周。
1、ICP的临床特点
搔痒
黄疸
约20%~50%的患者可在瘙痒发生后数日至数周内出现黄疸,也有部分病例伴随瘙痒同时发生。
于分娩后数日内消退。
其它症状
失眠,情绪改变,倦怠,乏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脂肪痢。
体征
无急、慢性肝病体征,可有小蜘蛛痣(发生率与正常妊娠相同),肝脏可增大,但质地软,可有轻压痛。
ICP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及复发性,妊娠时患有ICP的妇女,在以后的妊娠中有60%~70%的复发机率。
ICP最显著的特点是以上症状和体征在分娩后数小时或数日就会消失,否则就应怀疑ICP的诊断是否正确。
ICP的临床特点小结
2、实验室检查
(1)血清胆酸的测定:
胆汁中的胆酸主要是甘胆酸(CG)与牛磺胆酸,其比值为3:1。临床上通过检测血清中CG值了解血中胆酸水平。测定母血中胆酸,是早期诊断ICP最敏感的方法。
ICP患者胆酸水平越高,其病情越重,出现瘙痒时间越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