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对“四不”文明活动的理解
浅谈对“四不”文明活动的理解
“用餐不剩饭菜,走路不闯红灯,上网不说脏话,旅游不扔垃圾”。近日,中央文明办发出了这四不活动的倡议,我想,大家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从我做起,举手投足之间,应该付诸行动,谨记于心!
如果说“桌上剩的比嘴里的多”是看得见的浪费,那么从思想观念到社会风气的“看不见的浪费”更值得警惕。我们应该树立节俭观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不管是聚餐还是去餐厅吃饭,做到按需点菜,吃多少、点多少,避免浪费,力求不剩饭、不剩菜,吃不完打包带走,有些人觉得下馆子吃饭,如果吃不完打包了就是有损自己的面子,这些都是不良的社会陋习。“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正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我们应该共同努力,积极营造温馨、文明的就餐环境,树立科学的饮食新理念。
近日,有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有一种调侃,叫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驾驶机动车,闯黄灯,不按线行驶等等,都出台了一系列更细的交通法则,也是为了能对驾车族的日常出行有更加有严厉的管制,营造更安全的出行环境。但是,行人却也没有按照交通信号灯来过马路,天桥,地下通道,斑马线,甚至是隔离的绿化带围廊,都形同虚设。打造文明交通环境,需要你我共同努力。不走斑马线、不闯红灯、不翻越隔离栅栏,
以此促进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提高自身的文明交通素质,共同维护城市良好的交通秩序。
“四不文明行动”提到上网不说脏话,今天来看,在虚拟空间里用虚拟身份说脏话,侮辱、谩骂、诋毁他人,已经慢慢成为某些人的生活习惯和生理惯性。从一个人上网时的语言、态度,就能展现其自身的修养与教养。网络,说到底是一种信息传输工具、一种学习工具、一种娱乐工具,它是为人类社会服务的,不是用来侮辱别人、伤害别人的。[]作为这一工具的使用者,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道德,遵循公序良俗,生活中不可以做的事情,到了网上同样不可以。尊重别人,同时也是尊重自己。
倡导“旅游不扔垃圾”,爱护环境,做文明市民。春天,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