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农村医疗保险
概述
农村医疗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的一部分,%,农村医疗保险,可以使广大农民享受到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障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
现行保险形式
目前我国农村的医疗保险,大体上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几种形式。
其中合作医疗是被广大农村使用的一种医疗保障形式,是农村医疗保险的初级形式。
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生
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是以“合作社”的形式举办医药卫生事业,实际上是一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萌芽。
在建国初期,农村绝大多数农民基本处于国家的社会福利体系之外,缺少医疗保健的农民采取自发的互助形式来解决医疗问题。
我国农村正是出现具有互助性质的合作医疗制度是在1955年农村合作化高潮阶段。一些地方如山西、河南等地出现了由农村生产合作社举办的保健站,采取由社员群众出“保健费”和生产合作公益基金补助相结合的办法,由群众集资合作医疗,实行互助共济
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与发展
1960年2月中央肯定了合作医疗这一办医形式,并转发了卫生部《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现场会议的报告》,将这种制度成为集体医疗保健制度。
1960年5月18日《健康报》在社论《积极推行基本保健医疗制度》中肯定了这种集资医疗保健制度的办法,这对于推动全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时,全国农业生产大队举办合作医疗制度的已达40%。
“文化大革命”时期,新兴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被大力推广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
社会医疗保险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主要针对的是城镇企业的职工和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此可以说,在我国的广大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基本上是一个空白。
商业医疗保险
社会医疗保险的缺失为商业医疗保险在农村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可以说它是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病就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各种医疗保障形式在我国农村的情况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
社会救助
目前我国在农村针对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的“三无”人员实行的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幼儿保教)的“五保”供养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部分特殊人群的就医问题,但是这种制度的覆盖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邻里互助
邻里互助在解决医疗保障问题上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它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和比较低的水平上发生,对于一些患重病、大病的情况则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所以,邻里互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各种医疗保障形式在我国农村的情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出台及政策规定
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2003)》中提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供给制度。从2003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要选择2-3个县(市)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到2010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情况
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试点阶段。通过试点,探索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管理体制、筹资机制和运行机制。
第二阶段为扩大试点阶段。通过扩大试点,进一步
深入探索和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制度,为全面推行
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为全面推行阶段。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
基础上,逐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至2010年,建立
起基本覆盖全省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
度,并不断提高社会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
制度构建
正确选择合作医疗形式
建立科学合理的合作医疗筹资机制
合理确定报销比例,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强化管理与监督
建立新型的合作医疗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