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辨奸论》阅读答案及译文.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辨奸论》阅读答案及译文.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4/14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辨奸论》阅读答案及译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辨奸论》阅读答案及译文
辨奸论
文/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
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选自《古文观止》)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抢夺,:或许,也许
、齐之行履:履行,:举荐,推荐
,全都属于所说的判断“奸臣”的依据的一项是()(3分)
①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②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
③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④凡事不近人情
⑤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⑥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
A.①③⑤B.②④⑤C.③④⑤D.②④⑥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就是聪明的“贤者”也可能受蒙骗,所以必须冷静观察,“见微而知著”。
,容貌一般,说话的水平也很平常,之所以成为奸臣,败坏国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唐德宗的鄙陋昏庸,用人不当。
,说的是孔孟之道,做的事情却阴险狠毒,这种人一定是大奸大恶之人,像竖刁、易牙、开方就是这种人。
#.,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end#言不要应验,否则他虽然得了富有远见的“知言之名”,可天下却将受到奸臣的祸害,终究是可悲的。
。(10分)
(1)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5分)
译文:
(2)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
《辨奸论》译文:
事情的发展有必然如此的原因,情理有原本如此的根源。只有天下最冷静的有修养的人,才能从细微的变化中预知发展的结果。月亮周围起晕,将要刮风,屋柱石础返潮,将要下雨,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