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循环系统各论:
获得性心脏病:冠心病;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高心病;肺心病; 肺动脉栓塞;心肌病;心包疾病;大血管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法洛四联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病理:动脉粥样斑块随病变进展,引起冠状动脉狭窄、梗阻,导致心肌的缺血、梗塞、室壁瘤形成、心室破裂、室间隔穿孔以及乳头肌断裂等一系列改变。
临床分型:无症状、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及猝死。
WHO分型:心脏骤停、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律紊乱。
冠心病诊断的要点:
冠状动脉本身的改变
冠状动脉缺血后引起的一系列表现
急、慢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后的并发症
乳头肌功能不全
室间隔穿孔
心室壁瘤
梗死后综合征
一、冠状动脉病变
1. 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呈:向心性、偏心性、局限性、管状、弥漫性狭窄、管腔不规则或闭塞。
>50%狭窄、截面血流量为1/4,有病理意义。
重度狭窄可见逆向充盈的侧枝循环。
其他:瘤样扩张或动脉瘤、斑块(充盈缺损)、血栓或血管栓塞、动脉壁的钙化。
一、冠状动脉病变
2. CT扫描:
平扫:可对冠脉钙化进行评价及定量分析。
增强:可清晰显示冠脉主干甚至3~4级分支情况。与血管造影比较,可同时观察管壁及周围组织结构变化,特别对斑块的性质进行识别。
3. MRI扫描:
对小于3mm的血管缺乏分辨力,受干扰因素多
CT平扫:钙化
增强:管腔有否狭窄、
对比剂的密度
二、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X线:主动脉型心影,左心室增大;区域性搏动异常
造影:除可显示冠脉狭窄或闭塞;主要进一步观察心室形态及大小、室壁运动功能
CT:心肌灌注曲线缓慢上升,灌注延迟
MRI: T2WI梗死区信号增高,局部心壁变薄(小于或等于正常心壁厚度的65%)、节段性运动减弱,局部心腔内血液涡流及附壁血栓(T1WI较高、T2WI信号不变或减低);增强后,病变区呈均匀、不均匀、环形强化或心内膜下强化
二、心肌梗死
(6周以上)
X线及造影:同急性心肌梗死
CT:心肌灌注曲线接近水平直线
MRI:梗死区心壁变薄、信号减低,T2WI更明显,收缩增厚率下降(<30%),运动异常,附壁血栓(T1WI等信号、T2WI信号略高);延迟增强(30分钟)扫描,坏死区显著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