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商业银行内控机制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商业银行内控机制论文.doc

上传人:653072647 2018/4/16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商业银行内控机制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商业银行内控机制论文
1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民银行监管职能的强化和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内控机制建设受到商业银行决策者的普遍重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面对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建设仍显不足,还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内控观念认识有偏差。商业银行内控机制作为一种自律行为,必然受内控观念影响和支配,而在实际工作中,对内控观念的认识存在许多偏差:一是许多人往往简单地认为内控机制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而忽视内控机制是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一种动态机制;二是误解内控是对同事、员工的不信任;三是片面地理解业务开拓和内控的关系,认为内控严则业务损;四是误认为内控只是决策层和职能部门的职责,从而在思想上没有形成严格执制的意识。这种认识偏差必然导致在问题发生后只能采取事后补救的办法,从而违背内控机制事前控制的特点,埋下风险隐患。
内控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从总体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实效性还不是很理想,突出表现在:一是制度贯彻不力。许多规章制度流于形式,抓落实的力度不够,遇到具体问题,灵活性讲得多,原则性讲得少。二是制度不完整。一些新业务和计算机业务的管理制度滞后,无法适应新业务的正常开展需要;一些新业务还没有制定出完善的操作程序和相应的制度,存在无章可循的空档。三是制度不系统。制度建设中重此轻彼,缺乏统一的考虑,影响了制度整体作用的发挥。四是制度条文不够严谨。
内控运行机制失调。在实际工作中,业务主管部门既是业务活动的组织者,又是业务经营自身监督的责任者,这种对自己行为进行所谓的“自我监督”本身就不可靠。同时,银行内部各业务部门在具体行使监控职能时职责不明确,或政出多门、或相互推诿,不能形成协调和制约机制。
权力制约失衡。突出表现在业务人员、管理人员的业务行为、决策行为、责任行为缺乏可操作的规范制度予以制约。一把手负责制的经营管理模式虽然有利于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但由于权力没有受到约束,缺乏规范有效的监督机制,权责失衡,导致个别负责人越权行事、滥用职权、欺上瞒下、行贿受贿等不良现象发生,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
稽核部门监督职能弱化。目前,各商业银行都实行了系统领导的稽核管理体制或者总稽核负责制,但稽核部门作为内部机构,地位不超脱,职能不独立,难以对领导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进行有效的监督,并且稽核部门对稽查出的问题不经领导同意就不能上报,不能独立作出决定。稽核监督的滞后性以及稽核手段落后,都影响了稽核监督功能的发挥。
2完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设想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巴塞尔协议》和《银行业有效监管的核心原则》规定的内控机制基本内容,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进行改进和完善:
牢固树立稳健经营意识,坚持不动摇。金融业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特殊行业,我国金融业又由于累积了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的矛盾,隐藏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使我国金融业的风险居高不下。在这种形势下,为保证金融业稳定、安全、高效地运行,一是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完善的内控机制是金融机构安全、有序运作的前提和基础。二是要全面理解内控机制的含义、特点,纠正那种“内控机制就是规章制度”的片面认识,建立起既规范可行又顺应金融发展规律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