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128—2009)的有关规定,公司组织有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生产、贮存场所进行了辨识,确定“甲醛、乙醛储罐”已构成重大危险源。
甲醛储槽2个,容积分别为200 m3\、,,其罐均位于季戊四醇生产区内。
主要储存设施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材质
所在单元
台数
备注
1
甲醛储罐
200m3
A3F
罐区
1
2
甲醛储罐
30m3
A3F
罐区
1
3
乙醛储罐
V=90m3
A3F
罐区
1
4
乙醛储罐
V=60m3
A3F
罐区
1
停用
理化性质分析
甲醛(CH2O):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气体,熔点-920C,沸点-,, ,相对密度(设水位1)(-79℃)(设空气为1),易燃、爆炸极限(—73%)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属低毒类,其对黏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其蒸气引起结膜炎、角膜炎、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发生眼痉挛、声门水肿和肺炎。浓溶液可引起皮肤凝固性坏死。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可致死。
乙醛(CH3CHO):无色液体,能释放出刺激性蒸汽,极易挥发和燃烧,
熔点-,,临界温度,1880C,相对密度(设水位1),(设空气为1),易燃、爆炸极限(—%)。低浓度蒸气可引起眼、鼻、上呼吸道的刺激,以及支气管炎、皮肤过敏、皮炎等,高浓度蒸气可引起麻醉作用,并出现头痛、嗜睡、神志不清、支气管炎、肺水肿、腹泻、蛋白尿等。
甲醛、乙醛危险特性及对周围的影响分析
由于甲醛、乙醛为易燃有毒性物质,高温曝晒和与明火接触,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具体危险因素包括:储罐、配套管线密封件老化、管路腐蚀;外力作用致使管道、阀门损坏、操作不当造成原料、成品泄漏;明火管理疏忽,防爆等级不够,产生电火花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由于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雷电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引起储罐管道阀门损毁造成泄漏,以致火灾爆炸等。
根据GB18218《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储罐区甲醛、乙醛的储量已超过区临界量,所以甲醛、乙醛罐区已构成重大危险源。
针对上述情况,本预案确定罐区为危险目标,鉴于可能发生的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在厂区平面布置上按照《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采用了足够的安全距离,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仍然要做好与居民、企业的沟通和联系。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纪律严明;职责明确;科学施救。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体系
依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类别和危险程度,分两级设置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和车间“应急救援小组”。
图1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体系图
公司董事长(总指挥)
应急救援指挥部
医疗救护组
周边单位工作组
物资供应运输组
治安警戒组
环境监测组
应急抢修组
各车间救援组
各岗位班组救援组
图2应急救援小组组织体系图
应急救援小组组长
季戊四醇车间主任
车间副主任
车间安全员
维修组长
值班长
电仪班长
指挥机构及职责
依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类别和危险程度,分两级设置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和车间“应急救援小组”。
:
总指挥:王丙强
副总指挥:贾勤明、罗洪强、张增水、李献忠、陈振广、冯占军、马建明
现场指挥人:吕小波
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安全处,吕小波任办公室主任。
成员:赵瑞平、姚振修、张根善、苏兆军
:
组长:张印、张国军、刘景昭、张立、薛立亚、郝跃进、雷立涛、张占清
:
“应急救援指挥部”现场指挥人:罗洪强
“应急救援小组”现场指挥人:张国良
:
①通讯联络组:
队长:冯占军
队员:张春福、李烨星、贾丽英
②警戒组:
队长:张增水
队员:杨立波、周景超、刘占军
③营救组
队长:陈振广
队员:张占平、韩丽、宋静芬
④抢险堵漏组:
队长:张印
预备队员:张国军、刘景昭
现场监护人:张志存
⑤后勤保障组:
队长:马建明
队员:冯平、信荣国、曹振元
⑥洗消组:
队长:李献忠
队员:李占合、贾勤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