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师招聘考试历史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30分)
隋唐时期,进一步加强统治,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完善。据此回答第1—2题。
1、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       B、完善中央集权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                       
2、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统治集团的内讧变乱C、宦官专权外戚临朝    D、横征暴敛穷兵黩           
我国古代赋税制度是丁税、田租、徭役、兵役以及其它苛捐杂税的总称。据此回答第3—6题。
3、唐朝初期实行租庸调制和中期实行两税法的相同实质是A、调整封建生产关系      B、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D、增加政府收入的手段
4、唐朝两税法和明朝一条鞭法的相似之处是A、以人丁为主收税         B、分夏秋两季收税 C、按田亩多少收税        D、折合成银两收税
5、清朝摊丁入亩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A、使赋税征收办法简化     B、土地利用率提高 C、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D、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6、明朝一条鞭法与清朝摊丁入亩的直接目的都是为了A、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C、实践儒家的仁政思想 D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人民的反抗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据此回答第7—8题。
7、通过秦末、隋末农民战争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A、实现了改朝换代 B、改变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结构C、消灭了大批官僚地主 D、迫使统治者不断调整完善统治政策
8、对李自成提出的“均田”口号,最准确的理解是
A、    触动了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B、    反映了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的局限性C、    明确规定了重新分配土地的办法 D、起到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作用
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据此回答第9—11题。
9、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阐析为新三民主义,它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的实质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一致C、国民大革命的指导思想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10、对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时的中国社会基本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B、    日本侵略的加剧使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    八一三事变后,日本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D、国共两党主动表明团结抗战的诚意
11、新中国成立后,海峡两岸处于隔绝状态。这种隔绝坚冰被打破是在
A、抗美援朝后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C、中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后     D、改革开放后
中国近代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据此回答第12—14题。
12、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西方列强入侵      B、西方思想文化的涌入C、洋务运动的推动       D、早期维新思想的大力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