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沐浴爱感受爱延续爱
———苏教版第十一册《爱之链》教学设计
淮安市韩桥中心小学焦艳明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时:2
4、学生课前准备:
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教学课题:
本篇课文为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8课《爱之链》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一首爱的赞歌。文章极其细腻地描写了发生在严冬深夜中的爱的故事:失去工作的乔伊无偿地帮助老妇人修好汽车,老妇人在用餐的时候又受到了乔伊妻子的精心照顾,也受到了爱的感染,留下来一些钱悄悄地走了。文章赞扬了人间的互助互爱,告诉人们: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热情的手。
设计理念:
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要以学生为本,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围绕着“爱”,始终扣住“爱”这根红线,以“爱的传递”为线索展开阅读,注重感悟,让学生在真情交流中唤醒爱,在激情对话中感悟爱,在觉悟阅读中提升爱,在倾情关注中寻觅爱,让学生沐浴“爱”的光辉,感受“人文”的回归,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2、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悟人与人之间情谊与关爱的可贵,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体会奉献爱心终将获得爱心回报的道理。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上,我力争体现"以情境为动力,以朗读为主线,以对话为灵魂,以感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深入文本,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悟人与人之间情谊与关爱的可贵,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学生活动中,我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独立自主学习感悟为主线,借助同伴合作和全班交流的有效学习形式,抓住字、词、句,深入文本,感受真情,体会奉献爱心终将获得爱心回报的道理。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感知爱
1、课前播放歌曲《爱的奉献》(百度音乐盒./m?rf=mlist-hot&ct=134217728&tn=baidumt&gate=11&d_s=1&l_i=11170_1&c_n=%E9%9F%A6%E5%94%AF&a_n=%E7%83%AD%E6%90%9C%E6%AD%8C%E6%9B%B2&s_o=0
)
2、同学们,先请大家看老师写一个字(板书一大大的繁体“爱”字),认识吗?
认真观察它的字形,比较和简体的“爱”最大的区别(“心”),并说说什么是爱?
3、板书“链”,用“链”组词
引出课题“爱之链”。
4、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你的记忆深处关于爱的名言是什么?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爱的故事去细细品味一下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幕.
[课始新颖而别致的导入,诱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在一种温馨的氛围中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感受爱
1、自由放声朗读课文。
2、以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是由哪几个关爱的故事链接起来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分歧,有的认为这篇课文中就是讲了“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这两个故事,有的则认为“女店主亲吻乔依”也是一个故事。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