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红旗渠上正气歌》观后感.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红旗渠上正气歌》观后感.doc

上传人:buhouhui915 2018/4/18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红旗渠上正气歌》观后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红旗渠上正气歌》观后感
为进一步宣传和学****红旗渠精神,丰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内容,大力弘扬正能量,按照安阳市纪委的要求,豫北化工公司于10月30日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了党风廉政建设电教片《红旗渠上正气歌》。
  该片以追寻林县(现林州市)党员干部和群众修建红旗渠的足迹为主线,展现了当年修建红旗渠的时候,涌现出的大量廉洁从政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生动再现了林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无私奉献、廉洁勤政的精神风貌,展现了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的为民务实清廉的精神。
20世纪60年代,在严重自然灾害时期,林县县委为了改变因缺水造成的穷困面貌,带领全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依靠人民群众力量,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经过10年的艰苦奋斗,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在巍巍太行的崇山峻岭中修建了长达1500公里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人工天河”——红旗渠。
当时的林县县委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各项工作中冲锋陷阵、忘我奉献,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杜绝了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方面出现问题,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拥护,充分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得修建红旗渠这一伟大水利工程能够实现。
林县以前的境况可以说是“十年九旱”,“由于一直缺水,修渠引水是当时群众最渴望的事。
”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回忆说。所以,林县县委没有大搞形象工程,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本着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原则,决定修建红旗渠。在向上级领导汇报粮食产量时实事求是,使林县攒下了3000万斤粮食,为修建红旗渠打下了物质基础。如果领导好大喜功,为了政绩而弄虚作假,浮夸粮食产量,老百姓缺少口粮,修建红旗渠就得不到物质保障。正因为是群众最渴望迫切要解决的事,所以,“当时参加修渠的所有人员一天能吃三斤粮,而实际上只能吃到六七两饭”。虽然穷困,但其斗志却犹如钢铁。
为了确保引漳入林兴修水利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县委书记杨贵不是坐而论道、纸上谈兵,而是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亲自带人实地考察,向当地群众了解实际情况,掌握修渠第一手资料,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吃饭穿衣的生存问题。如果当时县委一班人要是稍稍有点私心杂念,或想当太平官,渠绝对修不成。
当红旗渠上马的时候,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以杨贵为首的县委一班人面临着资金缺乏,物资、粮食紧张和险恶施工条件等重重困难,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误解、指责,甚至丢官罢职的严峻考验。对此,杨贵没有退缩,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大无畏气概,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挖山开渠不止。如果没有杨贵的振臂一呼,林县广大干部群众改变干渴穷困命运的干劲和热情不会那么早被唤醒,后来建成“人工天河”的奇迹也许不会发生。
在建设红旗渠的过程中,县委一班人不但迎难而上,负重前行,而且身先士卒,在工地与民工一样吃糠吃野菜,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同群众风雨同舟,血肉相连
,不搞特殊化。难能可贵的是,县委一班人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带人修渠10年,动用了大量的资金和物资,但从没有发生过一宗请客送礼、挥霍浪费的情况,没有一个干部***挪用一丝一毫的钱粮物资,也没有一个干部为自己的亲属谋取私利。
当年林县人民面对干旱缺水的自然灾害,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重重困难,他们没有屈服,而是以自己钢铁意志和血肉之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