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 发展方向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
背景
当前,我们面临着自17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的又一次革命——信息革命,对我们传统运输业的从业者(包括政府和企业、管理者和建设者、经营者和使用者),都毫无例外地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由欧、美、日等国家率先研发智能交通系统相关技术以来,全世界都关注着交通运输领域的这场革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ITS已由欧、美、日三极走向世界,预示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交通系统(ITS)将成为21世纪的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我国在加入WTO以后,国内一部分运输市场向国际开放,从而使我们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竞争中去!因此要求我们必须转变传统观念,与时俱进,以应对信息时代提出的挑战,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一、人类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
二、ITS是21世纪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我国发展ITS的战略和原则
四、积极推动交通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
五、信息通信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
目录
人类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
八十年代后期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冷战结束,工业化国家用于军事和国防领域的卫星导航系统,信息采集与提供系统,计算机控制与管理系统,电子与电子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转向民用化,同时将军事上的投入也大部分转移到民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来。
1993年2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美国国会发表了题为《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技术-经济发展的新方向》的报告中,提出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即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以此作为发展政策的重点和产业发展的基础。形成高、新企业群,提高生产效率,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腾飞。
人类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
1998年初,美国副总统戈尔代表美国政府提出“数字地球计划”——包括:大力发展系列卫星(气象卫星、陆地卫星、海洋卫星等);建设宽带高速公路信息网(即建设第二代因特网);建设高性能超级计算中心;开发“1m分辨率”的国土资源库。该计划的目的就是引导全球进一步构筑和完善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完成人类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9年下半年发表的报告指出:世界各国信息设备和服务业在过去的10年中,增长率均为相应的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倍,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人们逐渐认识到:信息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人类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
我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了以公共通信基础网络为基础,以国家“金关”、“金桥”、“金税”、“金卡”四个工程为代表的信息化建设和以发展高速宽带信息网、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资源共享为目的的“数字化城市”的建设;并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经营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交通建设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扩大网络。优化结构,完善系统,推进改革,建立健全畅通、安全、便捷的现代综合运输系。……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发展和完善城市间旅客快速运输、大城市旅客运输、集装箱运输、大宗物资运输和特种货物运输五大系统。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加快智能型交通的发展”。
ITS是21世纪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高新技术有效地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体系,使人、车、路密切地配合、和谐地统一,从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综合管理系统。
特点: 1. 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
2. 系统化集成化一体化
利用最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 实现交通的高度信息化
国外ITS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国外ITS发展动态
国外ITS发展及项目示意图
国外ITS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国外ITS发展动态
如果说70年代以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应用计算机技术实施交通信息自动控制等作为ITS的孕育期的话,那么80年代前后,欧洲开发的ALI路线诱导系统,美国的电子路径诱导系统(ERGS),日本的汽车综合控制系统(CACS)等项目,可以说是进入ITS初创期。
从国外开展的ITS项目示意图中,我们把ITS的发展划分为初期(94年以前)和发展期(1994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