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端粒与端粒酶.ppt

格式:ppt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端粒与端粒酶.ppt

上传人:cdsqbyl 2015/5/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端粒与端粒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端粒与端粒酶
早在30年代,lintock分别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生物做实验发现染色体末端结构对保持染色体的稳定十分重要,Muller将这一结构命名为端粒(telomere)。直到1985年Greider等从四膜虫中真正证实了端粒的结构为极简单的6个核苷酸TTAGGG序列的多次重复后发现了端粒酶(telomerase TRAP-eze) 。
端粒与端粒酶是当今生物学研究的热点。
端粒是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核酸-蛋白复合体,其功能在于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端粒酶是一种核酸核蛋白酶,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的重复序列,以维持端粒长度的稳定性。
许多研究表明,端粒、端粒酶的功能失调将影响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包括细胞周期的稳定性、细胞增殖、癌变、凋亡、衰老。
端粒与端粒酶
一、端粒的结构与功能
1972年James Watson提出了“复制末端问题”,复制DNA的DNA多聚酶并不能将线性染色体末端的DNA完全复制。也就是说在线性DNA复制时,DNA多聚酶留下染色体末端一段DNA(一段端粒)不复制。
端粒DNA复制的特点是在每次DNA 复制中,每条染色体的3'端均有一段DNA无法得到复制,随着细胞每次分裂,染色体3'一末端将持续丧失50-200bp的DNA,因而细胞分裂具有一定的限度,即分裂寿命。所以端粒的长度可作为细胞的“分裂时钟”,反映细胞分裂能力。
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会随着细胞分裂而缩短,这个缩短的端粒再传给子细胞后,随细胞的再次分裂进一步缩短。随着每次细胞分裂,染色体末端逐渐缩短,直至细胞衰老。人类体细胞遵循这个规则从细胞出生到衰老,单细胞生物遵循这个规则分裂后定有其它机制保持单细胞生物传代存活,生殖细胞亦如此。
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
端粒长短与细胞生命历程密切相关
染色体
端粒
端粒
细胞将停止分裂而趋于老化
端粒:是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特殊结构。
由端粒DNA和端粒相关蛋白组成。
端粒DNA:为不含功能基因的简单、高度重复序列,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
不同物种的端粒DNA 序列存在差异。
人类及其它脊椎动物染色体端粒的结构是5′TTAGGG3′的重复序列, 长约15kb。体细胞的端粒有限长度(telomere restriction fragments TRFS)大多数明显短于生殖细胞,青年人的TRFs又显著长于年长者,提示TRFs随着细胞分裂或衰老,在不断变短,主要是由于DNA聚合酶不能完成复制成线性DNA末端所致。
端粒DNA由两条互相配对的DNA 单链组成, 其双链部分通过与端粒结合蛋白质TRF1和TRF2 结合共同组成t环(t loops)。这种t 环特殊结构可维持染色体末端的稳定,保持染色体及其内部基因的完整性,从而使遗传物质得以完整复制。缺少端粒的染色体不能稳定存在。
端粒DNA与结构蛋白形成的复合物如同染色体的一顶“帽子”,它既可保护染色体不被降解,又避免了端粒对端融合(end-end fusion)以及染色体的丧失,同时端粒能帮助细胞识别完整染色体和受损染色体。在生理情况下,端粒作为细胞“分裂时钟”能缩短,最终导致细胞脱离细胞周期。
对外: 抵御核酸酶等外界对内: 染色体DNA的因素的袭击末端复制问题
保护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染色体
端粒的结构特点
GT链的5’ 3’总是指向染色体的末端。
重复次数不保守。
链区内有缺口即游离的3’-端羟基存在。
DNA的最末端不能进行末端标记,推测其分子是一个回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