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提高摩擦式支柱的初撑力可以(减少顶板下沉量)。
2. 低瓦斯矿高瓦斯区域采煤工作面必须在(工作面、回风巷)设置甲烷传感器。
3.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包括(ABCD )。
A. 制订职业病防治计划实施方案
B.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C. 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D.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开车前把钩工必须检查(BCD)。
A. 安全系数
B. 牵引车数
C. 各车的连接
D. 装载情况
5. 最小径集表示系统的(安全性)。
6. 《指导意见》要求年产( 6)万吨及以下的矿井,只准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同时生产。
7. 在循环作业图上作一垂线,能够表明(同一时间不同工序在工作面的不同位置)。
8. 煤矿主要排水设备中的备用水泵的排水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70)%。
9. 民事制裁是由人民法院所确定并实施的,对民事责任主体给予的强制性惩罚措施,它主要包括( ABCD)、赔礼道歉等。
A. 赔偿损失
B. 支付违约金
C. 消除影响
D. 恢复名誉
10.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按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将事故等级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
11. 安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ABC )。
A. 基础工作
B. 动态安全管理
C. 安全信息化工作
D. 人事管理
12. 企业安全管理包括(ABC )。
A. 纵向的专业管理
B. 横向的各职能部门(各专业)管理
C. 群众监督
D. 国家监察
13. 煤矿发生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重大隐患和严重问题时,带班人员必须立即采取(停产、撤人、排除隐患)等紧急处置措施,并及时向矿长、区队长报告。
14. 锚杆支护可以起到(ABC)作用。
A. 加固拱
B. 组合梁
C. 悬吊
D. 封闭
15. 井田开拓要解决的问题有(ABCD )。
A. 井筒及工业广场的选择
B. 水平数目及位置的确定
C. 大巷布置
D. 开采程序
16. 电机车所拖的矿车个数必须满足的条件有(重载上坡启动不打滑、制动距离符合规程要求)。
17. 井下高压电动机、动力变压器的高压控制设备应具有(ABCD)保护。
A. 短路
B. 过负荷
C. 接地
D. 欠压释放
18. 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正确的吹气方法是(闭合鼻孔、频率为每分钟14-16次)。
19. 矿井火灾时期风流控制包括(风量控制、风向控制)。
20. 钻爆法掘进的岩石巷道,采用锚杆、锚喷等支护形式时,必须采用光面爆破。(√)
21. 《四川省煤矿安全管理标准》规定,测尘合格率达80%以上。(× )
22. 关于安全管理的地位,正确的说法是(安全管理与企业其他管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均处于执行的地位,相互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23. 煤矿安全规程》第五十八条规定,采用密集支柱切顶时,两段密集支柱之间必须留有宽()m以上的出口。
24. 风窗应该安设在(回风巷道)。
25. 爆破材料库和爆炸材料发放硐室附近(30)m范围内,严禁爆破。
26.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应实行分级响应机制,其中三级响应级别是指(必须利用一个城市所有部门的力量解决的)。
27. 对冲击地压煤层,巷道支护严禁采用(混凝土、金属)等刚性支架。
28. 掘进巷道对顶板影响较大的工序有(破岩、支护)。
29.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依照规定实施下列(ABC )防突出措施。
A. 进行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
B. 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C. 按规定配备防治突出装备和仪器
D. 喷雾洒水
30. 在(水体下、含水层下、承压含水层上、导水断层附近)采掘时,必须留设防水煤(岩)柱。
31. 煤矿井下允许使用的含水炸药有(煤矿水胶炸药、煤矿乳化炸药)
32. 主要运输轨道的铺设质量必须满足的条件包括(ABD )等。
A. 轨枕间距偏差不超过50毫米
B. 直线段轨距上偏差为5毫米
C. 曲线段轨距上偏差为5毫米
D. 直线段轨距下偏差为2毫米
33. 井下照明和信号装置应采用具有(短路、过截、漏电保护)的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配电。
34. 在煤矿井下的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撤退人员的具体措施是(通知和引导人员撤退、控制风流、为灾区创造自救条件)。
35. 煤矿井下作业场所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有害气体、噪声和振动、不良气象条件和放射性物质)。
36. 开采突出煤层时,风窗应设置在工作面回风侧。(×)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