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软件技术基础
第五章数据库技术
2
2
本次课主要内容
第五章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基本概念
关系代数
数据库设计
关系数据库语言SQL
数据库应用基础
数据库基本概念
数据库技术与数据库系统
数据描述
数据模型
3
数据库技术与数据库系统
1、数据库管理的三个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
这一阶段的背景是,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从硬件看,外存只有磁带、卡片、纸带,没有磁盘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
从软件看,没有操作系统,没有管理数据的软件,数据处理的方式是批处理。
这个时期数据管理的特点是:
数据不保存。
没有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
没有文件概念,数据的组织方式必须由程序员自行设计。
一组数据对应一个程序,数据面向应用。
数据库技术与数据库系统
文件管理系统(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
数据库技术与数据库系统
这一阶段的背景是,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大量用于管理。
从硬件看,外存有了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
从软件看,操作系统有了专门的管理数据软件,一般称为文件系统;
从处理方式讲不仅有了文件批处理,而且能够联机实时处理。
文件系统管理数据具有如下特点:
文件系统利用“按文件名访问,按记录进行存取”的管理技术对数据进行管理。
数据可以长期保存在存储设备上供用户使用。
数据库技术与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技术与数据库系统
尽管用文件系统管理数据比人工管理数据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面对数据量大且结构复杂的数据管理任务仍然不能适应,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数据独立性差。文件系统中文件逻辑结构的改变必须修改应用程序,文件之间是孤立的,不能反映现实世界事务之间的内在联系。
数据冗余度大且容易产生数据不一致性。
数据是无结构的。
数据无集中管理,其安全性、、编码、输山格式等方面难以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
数据库系统(20世纪60年代后)
数据库技术与数据库系统
这一阶段的背景是,计算机用于管理的规模更为庞大,应用越来越广泛,数据量急剧增长,而且数据的共享要求越来越强。
从硬件看,外存有了大容量磁盘;
联机实时处理要求更多,并开始提出和考虑分布处理
软件价格上升,硬件价格下降。为编制和维护系统软件及应用程序所需的成本相对增加。
数据库技术与数据库系统
数据是结构化的,是面向系统的,数据的冗余度小。
数据具有独立性。
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并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