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本节内容
一、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二、加工阶段的划分
三、组织工序
四、工序顺序的安排
第四节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一、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表面加工方法选择的原则
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应同时满足生产率和经济性的要求。
第四节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1)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表面粗造度
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设备质量、工艺装备和技术工人),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选择加工表面应考虑的因素
表面加工误差和加工成本成反比关系。即加工精度越高,加工成本也越高,故精度应有一定的极限。
第四节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从加工误差与加工成本关系曲线得知:加工方法在A点的左侧和B点的右侧应用都是不经济的。
成本
误差
生产中加工精度的高低,常采用可控加工误差的大小来表示。
第四节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3)加工方法的选择步骤
①首先确定零件主要表面的最终加工方法。然后再选择前面预备工序的加工方法和顺序。
②提出几个加工方案,根据零件加工表面的结构特点和产量,决定采用何种方案。
③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选定后,再选定各次要表面的加工方法。
(2)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定位基准的要求
技术要求是决定表面加工方法的首要因素。
第四节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5)生产类型
考虑生产率和经济性,来配置机床和采用先进的加工方法。
(6)零件结构、加工表面的特点和材料性质等因素
根据结构考虑加工方法,根据材料考虑热处理方式。
(4)采取工艺措施保证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
如,尽量一次装夹,来保证同轴度的外圆或孔。
(4)光整加工阶段主要是提高零件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降低表面粗造度值。
第四节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二、加工阶段的划分
(1)粗加工阶段主要是切除加工表面上的大部分多余金属层。精度<IT12。
(2)半精加工阶段主要是消除工件主要表面粗加工后留下的误差。精度可达IT10~IT12,~。
(3)精加工阶段主要是保证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所规定的质量要求。精度达IT7~IT19,~。
第四节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划分加工阶段的必要性
(1)保证加工质量减小切削力和切削热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2)合理使用机床设备充分发挥机床的效能,利于长期保持机床的精度。
(3)粗、精加工分开便于及时发挥毛坯的缺陷,及时修补或报废。
(4)表面精加工安排在最后可避免或减少在夹紧和运输过程中损伤已精加工过的表面。
加工阶段的划分要根据加工件的大小,加工内容和机床性能灵活确定。
第四节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三、组织工序
组织工序根据选定的加工方法和划分的加工阶段,来确定零件加工的工序数目和内容。
组织工序的两种原则
①工序集中在每道工序中安排的加工内容多,零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里完成,则工艺路线短,工序少。
②工序分散在每道工序中所安排的加工内容少,一个零件的加工分散在很多工序里完成,则工艺路线长,工序多。
第四节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1. 工序集中的特点
(1)采用高效率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减少机床数量和工件的搬运量。
(2)减少工件的装夹次数一次装夹可加工多个表面,保证加工表面间的位置精度。
(3)减少工序数目简化生产计划和组织工作。
(4)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较复杂生产准备周期长,装备的柔性较差。
第四节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2. 工序分散的特点
(1)加工和工艺装备比较简单调整比较容易。
(2)工艺路线长需要的设备和工人数量多。
(3)可按工序要求采用最合理的切削用量。
(4)加工和工艺装备可简化容易变换产品。
拟定工艺路线时,工序集中或分散的程度取决于生产类型、零件的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现代生产大多趋向于采用工序集中。